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錦集1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1一、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xx-2020年)》的頒布與實施,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提升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兩年教育部針對教師個人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和舉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國家針對教育信息化不僅出具宏觀政策加以規范指引,更在微觀上對實施教育信息化最關鍵的要素――教師出具了專門的提升工程和細化要求,一系列的舉措無疑是對教育信息化國策的深度重視,也堅定了各級各類學校在教育信息化上面的持續投入和發展。
新疆在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浪潮的大背景下,也制定了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實施方案,統籌教育信息化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全面推進新疆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深化與中國移動新疆公司戰略合作,加強教育四級專網建設,共同推進優質數字資源的普遍應用和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加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和網絡研修建設。推進“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機制與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模式探索”建設。加快教育事業統計工作信息化。優化電子政務平臺應用,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務質量。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筆者為此調查了烏魯木齊七所較具代表性的中學,針對學校的硬件建設、軟件資源建設、教師應用水平、領導重視程度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面談,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調查學校的師生比比較理想,比例均在1∶20以上,但是信息技術教師師生比普遍偏低,調查的學校中比例差距最高的才為1∶350,比例最低的為1:703,這也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學校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
從表2中可以看出,調查學校的信息硬件設施總體水平相對比較完善,學生數與電腦數比值也較低,且機房均連接上網,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實施提供了必備的硬件條件。同時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數量也較多,為在教室實施信息化授課提供了條件。同時,教室的辦公室基本都配置了電腦且基本全能上網,為教師制作、搜集、修改教學課件提供了便利。并且七所學校中有五所校園內覆蓋無線網絡,這個比例很高,體現出學校對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很重視。七所學校有六所建設了學校自身的網站,也體現出學校對信息化的重視。
從表3中可以看出,學校的網站建設,以及校園網是否有學習平臺、教學服務管理平臺,揭示了目前多數學校的校園網仍然是以學校公共信息的.為主,沒有充分開發利用網站為教學整體服務,其主要原因,有物質因素,即資金投入問題,購買整套相關的應用服務軟件花費不菲;有體制限制因素,即現行體制下中小學測評體系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學服務的相關性低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諸如教學服務平臺管理人員、設備維護人員、軟件信息人員配置等,以上是學校的教學服務平臺實施和開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表4中可以看出,七所學校中有五所針對教師開展了信息技術培訓,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作為首府城市,烏魯木齊市中小學對信息技術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從學校領導是否重視信息化建設的調查來看,重視的學校為三所,不到調查學校的一半數量,可以看出作為副課的信息技術課程,若非政策制度上的規定,僅憑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帶給學校的效益是無法得到學校的有效重視的。而學校領導層對信息化應用的重視,也直接體現到了學校內部是否有多媒體課件比賽這一調查結果中。而學校近三年是否有教師參加校外多媒體課件比賽這一調查結果中七所學校有五所參加過相應的比賽,與學校內部是否有多媒體課件比賽的結果相反,說明教師參加多媒體比賽更多的是出于教師個人的需求,是教師為實現個人價值所驅動,這種趨勢是好的。通過調查信息化素養可以看出,各學校的整體信息化素養水平是中等偏上的,若以年齡來劃分,40歲以上教師信息化素養整體水平相對偏低,40歲以上教師息化素養整體水平相對較高,這個結果與年輕教師更喜歡使用新技術、新軟件,并應用到工作中有關系。
從表5中可以看出,調查學校有四所目前沒有統一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占據調查學校的一半以上。對于教師是否經常使用多媒體的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半數以上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課件,且使用的課件多數為自制,包括改動已有的課件,但課件尚不能形成較完整的學科資料。不同科目的教師對待多媒體教學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同時教師由于個體差異(比如不同的年齡段信息素養的差異)對待多媒體教學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究其原因,一是制作完整的科目多媒體教案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巨大,二是由于科目的不同,使用多媒體的效果是有待商榷的,其“性價比”不是很高,并且就是同一個科目也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多媒體,并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與教師對當代多媒體教學所不同的是,學生對待多媒體教學的態度比較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作為信息的接受者,與傳統的黑板相比,對待集聲音、視頻、動畫、圖像等各種媒體信息于一體的多媒體自然會表現出更多的興趣。
三、調查總結與反思
1.國家政策與現實學校實施的有效銜接問題
對于教育信息化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規劃和目標,也對具體的操作和實施提出了相應的方法和要求,但根據調查在具體的學校層面上其結果與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各類學校針對所有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烏魯木齊作為自治區教育水平發展最好的地方,仍然有部分學校沒有實現相應的培訓目標,可以推斷在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率也不會太高。因此,如何在具體落實各項教育政策的中小學校去有效實施這些教育政策、規劃,做到現實意義上學校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提升教學水平,仍然是一個很現實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2.整合共享優質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
通過調查發現教師和學生對待多媒體教學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態度,即學生普遍喜歡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態度卻不很積極。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等教學理念下,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更多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干擾因素就是是否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庫可供使用,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建立整合優質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并實現共享,這不是簡單靠教師個體和單一的學校就能夠完成的事情。
3.學校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尤其是軟件平臺
信息化建設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一次建設反復利用,從而省下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說,信息化投入收益比是很高的,但是信息化建設的弊端是其收益無法很好地量化,容易陷入看不見效果的境遇。比如很多學校盡管建設了網站,但是沒有很好地利用網站作為平臺為教學服務。即使對信息化硬件投入了,但是軟件 ……此處隱藏14920個字……們良好的信息素養為目標。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信息技術是一門講究操作性和實踐性的課程,所以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達到手腦并用,同步發展。學生先從培養興趣愛好入手,只有對信息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本學期我仍然擔任七年級1-6班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電腦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正確的開機關機,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及使用一些簡單的應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后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靠每周上課時間鞏固練習的,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信息技術課并不像語文、數學那么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并不是學習,而是打游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x科學技術出版社: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內容包括:初始因特網、網上瀏覽、網上搜索和軟件下載、收發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五章內容。其中第三章的'軟件下載和第四章的收發電子郵件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計劃把課程分成基礎型和拓展型,并對教材進行重新編排,主要是考慮知識內容的系統性,也考慮對學生信息素養形成過程的系統性。在第一單元《信息與信息技術》中,不是簡單的靠書本傳授理論,而是首先提出任務,要求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網絡收集、篩選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基礎型課程中,關于信息科技基礎的內容采用以知識、技能體系為主的編排原則,應用軟件則采用以合適的任務或活動串連相關知識、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將應用軟件操作指南作為課程內容的簡單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載體。
3、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1、本期主要采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與互助方式和動手上機操作三種方式進行,理論學習與上機實踐相結合,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2、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在相關課時中,安排一定量的任務(項目),應用小組合作、分組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和實踐,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3、利用因特網絡資源,擴大學習空間,豐富課堂教學。
4、認真備課、上課,嚴格要求學生。
5、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
六、教學進度具體安排如下表
課時內容
第一課時信息在你的指尖------信息搜索入門
第二課時做個信息搜索的高手---信息搜索進階
第三課時Down load的感覺真奇妙----下載軟件的知識
第四課時有更多內容可以下載----下載圖片和文字
第五課時天各一方輕松談----網絡聊天與論壇
第六課時實習課題
第七課時好漂亮的文檔----word入門
第八課時在word中做數學題----
第九課時讀《秋土》有感-----word中文字的修飾
第十課時我心中的國旗-----圖形的繪制
第十一課時熱鬧的運動會----圖片的插入
第十二課時為日記做個標記----插入藝術字
第十三課時制訂學習計劃-----繪制表格
第十四課時變幻莫測的段落設計(一)---對段落進行修飾
第十五課時變幻莫測的段落設計(二)---段落的特殊效果
第十六課時千呼萬喚始出來------------頁面設置與打印輸出
第十七課時由日記到板報-----文本框的應用
第十八課時實習課題
第十九、二十課時期中、期末復習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計劃15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計劃針對七年級全體學生,通過上年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學期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每周只有一節課,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后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后就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
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信息技術課并不像語文、數學那么枯燥、單調,也不像歷史、政治需要死記硬背。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并不是學習,而是打游戲、上網聊天。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信息技術》上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與信息社會,計算機基礎知識,文本處理。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內容占本教材的50%,可見計算機基礎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收集身邊的信息,計算機與系統安全,文件管理,網絡探秘、文本處理,設置文字與段落。
三、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意見》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為他們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術,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載體。
3、初步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