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 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1
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正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實行案例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將更有助于加強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體現職業教育特點。
二、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分析
1.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角。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課堂、引導討論。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搜集和整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分析案例時,對案例中涉及到理論知識進行簡明的介紹。其次展開案例討論,學生從自身角度對同一案例進行剖析,闡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總結,點評案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自覺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重新進行認識,達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的效果。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高等職業學校就是要培養實踐型人才,案例教學法是利學生熟悉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把理論和案例有機地聯系起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易懂性,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3.改善師生間教與學的關系。通過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不是被動的學,對案例產生興趣,讓學生和教師有更好的互動和交流,教師也可以從和學生的交流中找出自己教學上的薄弱環節,加以改進,有時,學生的一些好的想法也對教師會有比較大的觸動。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1.案例準備。案例要和教學大綱相吻合,要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將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放到案例中去。案例的選擇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因素,學生的水平如何?掌握的知識是不是到位?會不會讓學生產生興趣等。做到案例和學生息息相關,巧妙地進行案例設計,讓學生對案例產生濃厚的興趣。
2.案例討論。案例討論就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java程序設計的應用為例:java程序設計的專業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難理解和枯燥的,但是這些知識對于以后的發展又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對于類、對象、方法和多態等基本概念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由教師講授,而以學生信息系統的形式給出案例,并提出如何創建系統的界面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如何運用按鈕,圖標等來實現相應的功能模塊,讓學生根據自己不同的思路做出不同的界面,產生不同的界面功能。
3.總結歸納。先讓每個小組闡述本小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和得出怎樣的結論,然后每個小組對別的小組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教師根據每個小組表述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講評,案例的最終結果由每個小組共同商量得出,教師重點強調案例中涉及到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方法,特別的是不同方法實現的優缺點。
四、案例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對于案例的選擇應該慎重。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礎,一個好的案例會給教學帶來良好的開端。
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產生新的狀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狀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狀態,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3.在教學方式上,讓案例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完美的相結合。不要片面的追求案例教學,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態,選擇案例教學和傳統教學不同的比例,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教學案例范文 2
關鍵詞:教學;案例;地震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217-01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系;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信息能力。
四、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二、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略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搜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 請同學們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像】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像】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圖”和“六大板塊的分布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像】“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并提問】通過觀看錄像,我們了解了關于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于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了解。要確切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巖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后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御,盡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么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御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像,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像】日本地震災害的防御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后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么事?)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3
摘 要 針對學生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困難,以提高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為目標,提出了分層次的基于問題(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程序設計學習方法。包括:以激發學習興趣為目標的教學情景案例、以培養“計算思維”為目標的宏觀問題和以培養實際編程能力為目標的微觀問題等。教學實踐表明基于PBL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基于問題的學習 教學情景 宏觀問題 微觀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61
Programming Design Language Teaching Cases Base on PBL
BAI Hongtao[1], HE Lili[2], HU Chengquan[2]
([1] Center for Computer Fundamental Educ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For students to learn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s difficul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target the actual programming is proposed based on hierarchical problem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learning programming. Including: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target of teaching case scenario, to develop macro issue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s the goal, and to develop practical programming capabilities targeted micro issues and so 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good results achieved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PBL.
Key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situation; macro issues; micro issues
0 引言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是學生們普遍認同的學習難點,過多的語法知識點以及在考核考評模式下,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應有的根本目標――編程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當前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思想的跟隨者。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構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問題(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率先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創立。①PBL已從國際醫學界擴展到工程、法學、工商管理等諸多學科,從大學高等教育逐步延伸到中小學教育。②③PBL在國內的起步較晚,上世紀90年代才引起研究者的關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項目規劃將PBL的網絡化設計列為重點課題。1994年開始,陸續有關PBL理論研究的文章發表,且側重于醫學教育領域,2000年后擴展到其他領域,但理論研究比例較大。④⑤PBL在高等院校計算機程序語言學課程中的實踐,則較為少見。
本文引進PBL教學模式,通過基于“問題”的學習,探尋一條適合學生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的有效途徑,同時為教師在教學中提供可參考的方法和思路。
1 教學情景案例
1.1 什么是計算機語言
對于初學者而言,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什么是計算機語言?”我們從《通靈芯片》一書⑥中對計算機語言既抽象又形象的解釋來闡述這一問題。
石頭上我蝕刻了一副圖案,內有幾何圖形種種,在不明者眼中,顯得神秘而又復雜,但我明白,只要布局正確,這塊石頭將被賦予一種特殊的能力,即對一種至今無人說過的咒語做出反應。我用這種語言提問,石頭會顯靈應答:那是一個我用符咒創造的世界,一個在石頭圖案內想象的世界。
石頭是硅片(硬件),咒語就是程序(軟件)。
1.2 計算機語言與人類語言的關系,學習計算機語言與學習外語的相似性
語言也是我們人類的主要交流途徑,要說對方能夠聽得懂的話。若我們想讓計算機遵從我們的意愿工作,就必須對計算機“說”它能夠“聽得懂”的“語言”。
學習和使用計算機語言與我們學期一門外語(如英語)一樣,有兩種方式:
先學習單詞、語法,再學習語義。
學習一定的語法,在使用(編程)中學習語義,融會貫通。
我們建議采用第二種學習方法,竭力避免為了語法而語法,死記硬背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
1.3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好處
我們吃中餐都有這樣一個體會,同樣一個菜品,在不同的飯店,由不同的廚師做出來的味道迥異。而比如KFC,無論在世界上的哪個店面,口味幾乎是一樣的。同學們想為什么呢?對,因為KFC建立了一套標準化的食品制作流程,每個環節都是規定好的,細致的,不需要個人主觀“發揮”的。同樣,程序設計既可以是“京醬肉絲”,也可以是“漢堡包”??梢允撬囆g,也可以是工程。比較而言,我們更側重于用工程化的思想和方法來進行程序設計。進而,有了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就是為了規范程序設計的個人行為的。使得程序有更好的可讀性、可理解性和可移植性。
1.4 正確理解編譯器的提示信息
同學們在用編譯器對高級語言源程序進行編譯的時候,若有語法錯誤,通常編譯器會告知我們語法錯誤出現在哪一行。有時僅僅有一個語法錯誤,但是編譯器會顯示有很多行都有錯誤。很多同學不理解,以為出了什么問題,其實這是可以解釋的,如圖1所示:
圖1 編譯器匹配規則
第一行有5個正確的匹配,如果我拿走了其中的一個(黃色一對中的一個),則高級語言順序編譯器根據至上而下檢查的原則,會出現4個(而不是一個)失配的錯誤。只要更正了黃色的部分,則所有錯誤消失。
2 宏觀問題
(1)如何才能學好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回答:從模仿開始。
人類學習母語是模仿,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也可以從“照葫蘆畫瓢”開始,在模仿的過程中修正錯誤,掌握知識點,培養程序設計的思路、方法和技能。
類比,學習外語如英語的方法也不該只是大量地背單詞,應該是從說話、閱讀、寫作當中學習,學會用是最終目的,否則再多的單詞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2)if 語句和switch…case語句都能實現選擇分支,是不是二者用哪個都可以?
回答:雖然從語法上,switch…case結構相當于多個if嵌套。也有一些題目來考察兩者的相互轉換。但語法不該被亂用或濫用,switch…case結構只有在特定的多分支選擇時才適合使用。
(3)條件表達式可以代替if語句,那么就多用條件表達式對嗎?
回答:這個問題類似于switch…case結構一樣,不能被濫用。只有類似于下面的條件語句
if ( a>b )
Max = a;
else
Max = b;
才能使用 Max = a>b?a:b;來代替,不是任何if語句轉換成條件表達式都是合適和易于理解的。
(4)為什么C語言有“指針”?是必須的嗎?
回答:包括C語言在內的任何一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都是從實用性出發的,而不像數學定理那樣追求“當且僅當”。C語言的指針并不是必須的,比如C#就沒有指針的概念,但有了“指針”,能夠使程序更具靈活性,在實現某些功能時更方便、快捷。當然,C語言的指針也有一些負面的作用,如野指針。對初學者來說,C語言的指針也確實是一個難點。但無論如何,同學們完全可以通過勤學多練,掌握“指針”。隨著學習和應用的深入,同學們會慢慢體會到C語言的“指針”不僅不是阻礙,而且還是解決問題的“利器”。
3 微觀問題
(1)數組既然是多個數據元素的集合,是否可以對數組所有元素進行整體輸入和輸出?
例如:int a[10];
scanf(“%d”, a);
回答:C語言規定,數組的名字代表了數組首元素的地址(或理解為數組在內存中的起始地址),雖然scanf的參數表列的要求是地址,但不允許用一個地址將數組所有元素都輸入,除非要輸入的字符串,且字符串是放到字符數組中,并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的。
正確的方法是:
int a[10], i;
for (i=0; i<10; i++)
scanf(“%d”, &a[i]);
對于字符數組而言,可以:
int c[10];
scanf(“%s”, c);
(2)如何驗證對浮點數在“足夠接近”情況下的等值。
回答:浮點數的定義決定它的絕對精確度會隨著其代表的值變化, 所以比較兩個浮點數的最好方法就要利用一個精確的閾值。這個閾值和作比較的浮點數值大小有關。不要用下面的代碼:
double a, b;
...
if (a == b) /*錯!*/
要用類似下列的方法:
if (fabs(a - b) <= epsilon * fabs(a))
epsilon 被賦為一個選定的值來控制“接近度”。你也要確定a 不會為0。
(3)莫要亂寫“;”
C語言程序的一行是以“;”為結尾的,但不意味著任何一行程序的末尾都要加“;”。比如:
for ( i=0; i<100; i++ )
sum = sum + i;
有很多同學在for ( i=0; i<100; i++ )后加了一個“;”,這使得本來完成一個功能的語句,硬生生地被“分開”了。
4 結束語
熟練掌握一門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無論是對計算機還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實踐表明,通過不同層次基于問題的學習,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興趣。本文是在我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支持下的教學研究成果。期望在政策的指引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探索出適合當代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和相關課程新道路。
參考文獻
2013.09,吉林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在線“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程序設計PBL教學”內容研究,項目編號:2013097;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案例分析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4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案例分析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案例分析 幼兒園 教學案例分析
本文話題: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教育知識 教學方法散文詩 案例分析 幼兒 豌豆
(一)教學過程應尊循一般的教學規律,體現活動順序的層次性一次教學作為兒童學習、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梯,不管什么領域的活動都應該遵循普遍的教學規律性。過去的“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就反映了一般教學的流程。當然,在強調彰顯個性的今天,如果每一個教學活動都這樣表述也顯得太八股化了,但是那種一個教學活動中環節、層次太多的現象也是值得反思的。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樂)的簡要過程:1、出示盆、碗、碟、杯,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知道其名稱、各自的特征。2、請幼兒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傾聽其不同的音色。3、欣賞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4、學習敲打節奏XX XX ,XX X ,。5、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敲打,要求節奏敲打正確、整齊。6、引導每個幼兒在教室里除玩具樂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進
行拍打、敲擊、搖晃。7、鼓勵幼兒將各種生活用品創編進歌曲,同時為它創編新的節奏。分析:這個活動過程真是太“豐富”了。但我們必須反思: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幼兒到底發展了什么?是觀察認識其名稱、特征,還是辨別其不同的聲音?是欣賞歌曲,還是創編歌曲?是學習鞏固節奏型還是自己探索拍打、敲擊、搖晃其他生活用品?那么多的環節到底讓孩子學什么?一般來說一次教學活動是讓孩子圍繞一個話題經歷一次探索、練習、思考、交流,從而獲得新知的過程?;顒迎h節過多,想達成的目標過多,實際往往是欲速而不達,熱熱鬧鬧走過場的豐富環節,不能成為孩子踏踏實實的學習過程。例二:《自己畫臉譜》(大班 綜合)的簡要過程:1、分享關于京劇臉譜的經驗。(1)介紹自己制作的臉譜。(2)概括京劇臉譜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臉譜是我國戲劇獨有的藝術,用夸張的色彩、線條和對稱的方法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點。2、戲劇老師示范畫臉譜。(外請人員)(1)戲劇老師介紹材料、工具。(2)戲劇老師給自己化妝。邊畫邊介紹化妝過程和注意事項,重點:小筆勾線、大筆涂色,從上往下畫,每種顏色用固定的筆。3、幼兒自己畫戲妝。(1)幼兒選擇自己想化妝的角色。(2)幼兒自己涂畫臉譜(輕放背景戲曲)教師和戲曲老師共同觀察幼兒的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在自己臉上畫油彩,給予個別幼兒一些必要的幫助。4、自由表演。幼兒邊聽戲曲邊自主表演。分析:本設計的教學過程簡捷而
清晰,圍繞畫臉譜展開,既從兒童已與經驗出發,又在與專業人員直接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技巧,還讓幼兒大膽自主地實踐、練習,并在化妝后進入情景自由表現。這樣一次含量較豐富的活動,教師設計的四個環節,步步深化、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保證了教師—幼兒—社會人員三方交流、幼兒自主練習的機會,遵循了幼兒學習規律,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保證了幼兒的參與性,這樣簡捷而清晰的教學活動過程可 (二)教學過程應該突顯重點 提高主要目標達成度幼兒園一個教學活動一般只有十多分鐘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即使大班后期也只有三十多分鐘[綜合性教學也應控制在二、三十分鐘(小、中班)到四、五十分鐘(中、大班),極少數活動用半天的時間]。在這些短短的時間里,教學過程應該圍繞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圍繞重點線索展開,努力保證幼兒在主體活動中有顯著的收益。但是有一些教學活動的過程往往不能保證主要目標的實現。例三:數豌豆(中班、數學)簡要過程:1、感知豌豆夾中豌豆的數量。看看豌豆夾的外型特征,數數豌豆夾中豌豆粒。2、剝剝、數數、記記。每人二個豌豆夾,剝后數一數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記錄。3、分析記錄單:重點:怎樣記錄看得清楚?豌豆夾里的豌豆粒一樣多嗎?4、再次操作:用清楚的方法記錄3—5個豌豆夾中的豌豆粒。5、交流并小結。討論:豌豆夾里的豆寶寶一樣多嗎?最多的幾粒?最少的幾粒? 分析:豌豆夾中豌豆粒的差異,可以引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積極性,過程緊緊圍繞剝豌豆、數豌豆展開:一個豌豆夾里有幾個豆寶寶?多的有幾粒?少的有幾粒?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為幼兒展現自己的數概念和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又在同伴交流互動的學習情景中,感受記錄的不同方法,同時又在分析過程中逐漸把握“怎樣才能把幾次操作的結果表述清楚”,.這是一種自我學習能力的鍛煉。最后一個環節讓幼兒比較最多的和最少的幾粒,不僅進行了數學能力培養,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繼續探索研究的積極性:豌豆夾中比較多的是幾粒?豌豆夾的多樣性可以引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探索的豐富性?;顒舆^程應該努力圍繞主要目標、重點突出的進行。例四:《閱讀廣告》(大班 綜合)簡要過程:1、談話: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閱讀。師:你們知道廣告嗎?在那里看到過廣告。2、閱讀電視廣告。(1)播放關于牙膏的廣告。(2)討論:這是一個什么的廣告?你看到了什么?讓幼兒說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廣告,有好幾個人。動作很滑稽,顏色很好看(3)師:我們再來看一遍,有些什么人,他們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3、幼兒創編廣告。(1)為小朋友喜歡的產品做廣告。師:來看看這些是什么?你看過這些產品的廣告嗎?誰來試試。(2)為產品編廣告。師:剛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電視里一樣的廣告,現在我們自己來為這些產品編廣告。小朋友先選擇一樣產品,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幼兒自由結伴創編
廣告)。分析:教學過程雖注意了從孩子已有經驗入手,并在回憶、模仿后讓孩子創編,但幾個問題是明顯的。1、該活動提問內容和教師構想的第一環節不對應?!?a href=http://m.zzjyg.cn/jiaoyu/1577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生活中的閱讀”內涵豐富,而廣告只是閱讀的一個方面,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廣告,會限制幼兒的思維,所以,要不修改標題:直接引導幼兒回憶關于廣告的經驗;要不修改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談談生活中閱讀過什么。2、沒有能讓兒童感知、提升廣告的特點。廣告語的確是幼兒喜歡感知、能夠感知的語言形式,可 但廣告語的特點是什么?從整個過程看出教師在以牙膏廣告為范例時只是引導幼兒說出:“有好幾個人,動作滑稽,顏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廣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兒注意:“有些什么人,他們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對于廣告語的特點,如:言簡意賅,郎朗上口,生動幽默等卻從來突出。3、讓孩子創編廣告,教師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編也可以自由結伴編,但是怎樣創編廣告交待不清,在兒童沒有明確廣告的特點的情況下又如何創編呢?好的教學過程應能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應突出重點,分析可能出現的難點,使目標在循序漸進的環節中自然達成。(三)選取合適的方法、途徑,講究教學的實效性教學手段是連結教師和兒童以及教師、兒童和學習內容的媒介,在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時,幼兒教師們注意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活動性、但有時產生為生動而生動,為多樣而多樣的追求形式的問題。例五:散文詩欣賞《白云》(中班語言)簡要過程:1、出示一朵白云(圖片)談談白云的家住那?2、欣賞散文詩“白云“(配樂)3、大班幼兒表演(真實情景)4、學習散文詩并理解詞匯(幻燈)5、幼兒練習朗誦(動畫片)6、自主選擇頭飾邊念邊表演(頭飾)分析:散文詩欣賞與學習是提高幼兒對文學藝術的感受、理解力。散文詩充滿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力圖要多種手段讓幼兒經歷回憶經驗—欣賞—學習—理解—表現的過程,但這幾點應該反思:1、整個過程進度過快。這是當前教學過程常犯的通病。不是引領幼兒一步一步地前進,而是快速走過從感知到表現表達(甚至創造)的全過程。2、教學形式太多。如果每一次教學教師都要安排、制作四、五種教具,那教師要有多少精力投入到這種準備中?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為了一個活動花費那么多精力,必然影響其他活動精力的投入,受損失的是幼兒的正常的發展。3、應充分讓幼兒感受和體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本活動有些方法的使用既費時又不利于渲染詩的意境,如:大班小朋友表演法,教師要花很多時間去排練,而這種表演又會破壞“太陽哥哥給我洗臉”、“披上金色的外衣”“風娃娃”用柔軟的手指幫我“梳頭”、“帶者我飄來置去”等比喻、夸張、想像所營造的“幸福”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防止追求形式變化而把簡單的事變復雜了,我們盡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獲的事。應該根據幼兒的理解水平、教材
內容,選擇合適的教法、教具,防止為直觀而直觀,為生動(豐富)而生動(豐富)等現象,應該講究教學的實效性。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術)簡要過程:1、進入“下雨情景”玩音樂游戲:“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2、教師示范點彩畫(1)欣賞畫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圖(三張鉛畫紙拼成)教師選不同顏色用手指點畫雨滴讓幼兒感受雨滴是從上往下落下的;強調:換顏色時要先把手指上的顏色擦干凈。(2)幼兒跟隨老師用手指書空練習:一點、一點3、幼兒作畫(配“下雨”樂曲)·提醒幼兒自己選擇顏料,找一處合適的位置操作?!び^察幼兒如何點畫雨滴,給予個別幼兒以必須的提示?!す膭钣變嚎梢远喈嫀追N不同顏色的雨滴。4、欣賞: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5、幼兒聽著音樂的“雨聲“、“撐著小傘”離開活動場地。分析:這是一個以美術為主的教學活動,從觀察范畫到自己練習保證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開場選用音樂游戲,調動了每個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身臨其境的情緒,在“雨聲”音樂伴奏下作畫,可以使幼兒在“下雨”氛圍中盡情地表現對下雨的感受,幼兒作畫時選用了大副背景圖拓展了幼兒的想像空間,創造了既源于真實生活又高于現實生活的藝術氛圍,當孩子 “撐者小傘”(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時該是何等的滿足。這樣的自然綜合在相互關聯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兒如身臨其境,既得了點畫雨滴的新經驗,又同時鞏固并豐富了科學、音樂,身體動作、自我保護等多方
面的經驗與表達技巧。(四)教學過程過程應努力為幼兒主體性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幼兒教師們已認識到教育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傳授現成知識的過程,更是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信息時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的過程。因而應努力把教學過程變為兒童自主建構的過程。但如果教師沒有真正實現從“指揮型”角色轉化為“指導型”角色,在過程設計中必然會表現為形式上的創造性。例七:小兔玩筐(中班體育)簡要過程:1、筐散放為障礙?!そ處煱缤脣寢尯托⊥秒S音樂進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動物作、跑、跨、跳等。2、 (1)媽:不好走路,鋪成石頭路吧。(2)鋪成不同顏色的石頭路。媽:“石頭”有不同顏色,我們來鋪路吧。(3)鋪成不一樣的石頭路。一條平平整整。一條高低不平。(4)數每條石頭路的數量。3、玩筐。媽: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4、用筐運貨:幫河馬經理運餅干給熊奶奶。(按數取物)分析:這一活動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理念:發揮一物多玩的作用,培養幼兒能創造性地使用塑料筐,這里的筐的確發揮了多種作用:障礙物、鋪路材料、數數物件、運貨載體等等。但是我們縱觀過程可以看出這里教師主導了全過程,兒童只能在老師的刻意安排下走、跑、跳、跨,在老師的任務布置下“鋪不同顏色的路”、“鋪平平整整或高低不同的路”;在教師的指定情節中數筐、玩筐,“幫河馬經理運餅干給熊奶奶”,等等。整個的過
程中雖然孩子在動、雖然有多種活動情景和活動方式、雖然展示了“多樣性”、“變通性”、“情境性”,但是兒童只是充當了“提線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動都由教師“提線”才作出反映,類似這樣的教學過程還不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嗎?例八:體育活動:接拍球(大班)簡要過程:1、拍球進場,做球操。2、探索雙人拍一個球的方法:倆人接拍球練習后交流:成功了嗎?怎么接拍的?小結接拍球的技巧:規定每人一次拍幾下;要邊拍邊數;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個小朋友要接下來拍3、繼續練習接拍球:倆人接拍;幾個朋友接拍等。4、游戲:躲皮球。5、聽音樂做放松動作。分析:五個活動環節既體現了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又展示了課程改革的風貌。首先由幼兒自主拍球進場、做操活動身體,然后重點練習接拍球,這里提供了讓幼兒主動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時空,幼兒在多次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通過自身練習、與同伴互學積累經驗、習得技巧;又在自主練習中鞏固技能、在開放性的過程中保證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探索機會。幼兒和同伴共同經歷的探索、練習過程要比教師只授予技能對他的成長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養成凡事動腦筋的積極學習的態度,這種習慣、態度、能力的培養對幼兒是終身受益的。
案例教學 5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亞案例教學 本土化移植
【項目基金】本文為煙臺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法學教學方法改革——以法律思維與法律實踐能力的?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55-03
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教育為法律職業教育,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實現其法律教育目標,英美法系國家掀起了法學教育方法改革的熱潮,相繼產生了案例教學法、診所式法律教育、模擬法庭等教學方法,其中,案例教學法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獲取法律知識能力[1]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在我國,法學教育雖沒有明示為法律職業教育,但在學生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其獲取法律知識的能力與實踐能力是法學教育的應有之意。但傳統講授式的法學教育方法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引進是我國法學教育方法改革的重大舉措。但若無視案例教學法的生存環境與本土環境的差異,必將產生“橘生南國為橘,生北國則為枳”的現象。所以,案例教學法的引進應充分考量本土環境,舍棄“貌似神離”的移植,追求“貌似(不似)但神合”的引入。
一、案例教學法透析
案例教學以美國為代表,主要表現為判例教學,由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C.C.Langdell)創造。案例教學事實上是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它要求學生課前閱讀有關案例,通過閱讀案例尋找規律,并進而探求法官居中判決時的原則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又有互相辯論,通過互動加深學生對于法學的理解并使其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的獲取能力與實踐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討論,而是對學習法律的一種整體方法的命名。作為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
1.課前充分的準備。案例教學法與講授教學法的最大差異不在于課堂,而在于課前環節。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收集整理相關判例,作為教學資料發給學生。這些選編出來的案例通常都是曾經確立或者影響過某一重要法律理論與原則的代表性判例。由于每個法官都要在判決書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并為自己的判決尋求理論根據,故英美法系的判決書長于理論與推理分析,這決定了判決書普遍較長。這些推理性強、文字精煉的判例一般都要學生事前詳細閱讀,認真分析并做出合理判斷。另外,老師還會鼓勵學生搜集并閱讀一些與之相關的其他案例,盡可能的比較案例間的異同,從而準確領會該判例所確定的法律精神或者原則。所以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課前閱讀量非常大,但大量的閱讀和充分的準備保障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課堂蘇格拉底式的問答。在案例法課堂上,教師對已布置閱讀的案例進行提問,這可以了解學生對相關判例是否閱讀,對判例中的爭議點是否明晰,對判例所反映的法律原則或者規則的變遷是否清晰。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提問、反問、追問,迫使學生發揮其積極主動性進行思考、歸納與總結,然后課堂進入到討論辯論階段,在討論與辯論中逐漸理清法律原則或規則的內容及精神意蘊。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扮演的是“引導者”而非“講授者”的角色。教師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去感受獲得這些法律知識的過程,去體驗法律職業的思維模式與方法,鍛煉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能力與運用法律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一場典型的美國法律課堂是有關案例含義的對話,而不是教師的直接講演。[2]
(二)案例教學法的存在基礎
1.判例法制度與案例教法學法具有內在契合性
案例教學法在英美法系之所以能夠產生并取得成功,是和這些國家所采用的判例法制度分不開的。判例法是在現實中出現相關案例后,由審理案件的法官在判決書中將判決理由予以闡釋,從而確立了為后來案件所遵循的法律原則或規則。在判例法國家,法律的產生有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同樣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法律知識的獲得是由學生自己查閱判例并分析比較,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追問、反問與討論,逐步的分析辨別、積極思考總結出來的,其同樣經歷了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知識獲得的路徑與法律產生的過程何其相似!正如哈佛大學梅因教授所講:“以其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過程,案例教學法比講授法更接近普通法的天性?!盵3]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案例教學法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方法,而是判例法制度在法律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二者具有內在的契合性。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案例:軸對稱 6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案例:軸對稱
教學設計案例:軸對稱★教材分析: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滬科版八年級數學第十六章《軸對稱圖形與等腰三角形》第一節《軸對稱圖形》第一、二課時內容。因自07年開始我在開始探索“自主學習”與“互動交流”分開進行的“三、三、四”教學模式(“三、三、四”教學模式是我參照江蘇洋思中學和山東杜郞口中學等諸多與我校情況相似的名校的教學模式,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而設計的。所謂“三、三、四”是指教師教學的三個環節:“學案設計”[課前]、“適時點撥”[課堂]、“問題診斷”[課后];學生學習的三環節:“自主預習”、互動交流、學習反思;互動交流課的四個流程:“提出問題”、“相互解答”、“歸納總結”、“師生評價”。),所以我加大了課堂教學內容。本節課是“自主學習”課?!锝谭ǚ治觯河嬎銠C不僅僅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應成為一種認知工具,計算機教育將成為當今教育的至高點和突破口。如今,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已經走過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階段,進入了“信息化教學”的新階段,教學改革出現了“計算機與各學科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的大趨勢?!稗r遠”? 同時,新課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行為的研究者”;要求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創新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思想是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與數學學習的相互融合,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多種渠道,讓信息技術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幫助,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動手、動口和歸納能力,增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感受學習的快樂,充分體現新課程中新的教學理念?!飳W情分析:自2005年本人獲得“英特爾未來教育”核心課程主講教師以來,我一直在我校做此項目的推廣工作,為此我平均每個學期都要在學校上一節基于“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模式的公開課,此項目要求學生有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為配合公開課的開展,前期我已經對本班學生進行了專項的信息技術培訓,因此我班學生對本節課所需要的信息技術知識已經基本掌握。自我在探索“三、三、四”教學模式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學習?!锝虒W重點: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教學難點:對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系的理解?!锝虒W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軸對稱圖形,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對稱軸及對稱點;
3、了解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系。能力素養目標:
1、進一步認識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征,了解軸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學會思考;
2、培養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數學思維、總結歸納能力、動手能力,進一步發展抽象概括能力。情感體驗目標:
1、形成積極思考,敢于創新的思維品質,培養合作學習精神,形成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
3、在自我研究性學習中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激情。信息技術目標:在數學學習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網絡使用、WORD使用、畫圖工具使用能力?!锝虒W準備:按學生的學習和性格等特征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選出組長在網絡教室中按學習小組入座。各小組準備一些紙片和一把小剪刀。網絡教室,極域電子教室軟件?!?教學流程:環節學習過程設計說明開始學習打開“教師學習支持網站”,瀏覽“學習導航”頁面。教師告訴學生,在進行每個活動的學習時,注意及時瀏覽“教師學習支持網站”中相關頁面。有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各小組組長下載“小組學習記錄卡”,注意每個活動進行時及時填寫,向每位同學發放“學習學案”。明確學習目標、內容和方法。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索過程中提供:
1、教師學習支持網站;2.教師指導;3.課件;4.同學間相互幫助;5.參考教材等多種教學資源。用“小組學習記錄卡”和“學習學案”指導幫助學生的自主學習?!靶〗M學習記錄卡”課后還要上傳給老師,使老師能很好掌握小組的活動情況,了解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處理。情境導入瀏覽“教師學習支持網站”中“圖片素材”中的圖片,欣賞圖片,感知對稱。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感知對稱之美,激發學習激情。小組活動一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每個學習小組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學通過網絡尋找對稱圖片,下載自己喜歡的圖片并插入“小組學習記錄卡”中相應的位置,也可從生活中尋找對稱實物,另一部分同學通過剪紙,剪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讓學生聯系生活,特別是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尋找包含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物體的對稱圖形,讓學生進一步充分感知對稱,增強審美意識,同時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過程中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剪紙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其創造力,更能激發學習激情。小組活動二認識軸對稱圖形請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觀察并討論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觀看動畫演示,歸納出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概念,與課本上的概念進行對比,得出統一結論后填寫到學案中“知識梳理”欄目中。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活動,主動思考,合作交流,表述出圖案特征,進而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給同學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他們仔細觀察,積極討論,大膽猜想,仔細求證。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小組活動三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觀看動畫演示,觀察并討論每對圖形的什么共同特征。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及對稱軸、對稱點的概念,與課本上的概念進行對比,得出統一結論后填寫到學案中“知識梳理”欄目中。提出問題:你能舉出生活中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例子嗎?本環節的教學設計與上一活動基本相同,一方面也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另一方面在自己探究過程中更能體會兩個活動中的概念的區別和聯? 學生舉例能進下聯系生活,也加深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本質。小組活動四探究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別和聯系:老師提示各小組同學觀察兩種圖形并結合兩個概念進行比較,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有什么區別?提出問題:如果把一個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個圖形,那么這兩個圖形軸對稱嗎?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嗎?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全等的兩個圖形一定是軸對稱圖形嗎?通過比較觀察,相互討論,進一步認識兩種圖形的本質特征,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本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內? 為了使學生能對兩種圖形的本質特征有深入且形象的認識,老師在此提供了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觀察。課堂反饋小結:教師檢查各組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求各組整理“小組學習記錄卡”,為下節“互動交流”課做準備,每個學生完成分層訓練,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學習“課外延伸”內容。從訓練中進一步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咏涣飨鹿澱n完成
教學案例 7
關鍵詞: 酒店英語 教學案例教學反思
一、案例背景
這節課是高二年級酒店服務班的一次公開課。酒店服務班整體英語水平在全年級相對較高,但存在的問題是班級內部英語基礎差距懸殊,分層感較明顯。也就是說,部分學生基礎相對較好,而另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上課時基本處于聽不懂或不感興趣的狀態?!毒频暧⒄Z視聽說》是一門實用型的專業課,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視、聽、說的能力,使學生最終達到在真實情境和生活中熟練運用的效果。
二、案例主題
“Making Telephone Calls”是本學期《酒店英語視聽說》的第五單元主題,主要內容是學習酒店前臺服務人員接聽和轉接電話的相關知識。結合學生現狀,我充分利用“任務型教學法”和“頭腦風暴法”,采用“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深入思考,變被動為主動,真正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從心里愛上課堂和教學。
三、案例描述
片段一:
針對學生層次高低不平的情況,我在課前給全班同學分組,每組學生圍坐成U型,以方便討論和情景表演。上課的第一個步驟是導入環節:給同學們講一個與他們同齡的美國小姑娘Kate來深圳龍崗游玩的故事,并請他們扮演龍崗“二職大酒店”的前臺服務人員,接聽Kate訂房間的電話。這其實是一個新舊課銜接的環節。因為在上個單元,同學們學到了客人入住酒店,直接在前臺訂房的知識。現在,需要學生將之前所學的句型轉化為電話用語。
我將現場訂房的句型放在大屏幕上,分別從兩個小組里請出一位學生,利用這些句型,現場進行角色扮演:一名同學扮演Kate,另一名扮演“二職大酒店”的前臺。其余同學拿出紙筆,邊聽邊記錄他們發現的問題。導入環節設置較容易,因為句型都是現成的,難點的設置是如何將現成談話轉成電話用語。其實,用英語打電話的基本句型在初中的教材中就出現過,但由于職校學生基礎差,對知識的掌握不夠熟練,導致對其運用不夠自如。果然,在兩位同學的對話中,出現了“My name is Kate.Who are you?”和“I am the receptionist.”等錯誤。3分鐘的角色扮演結束后,我給學生兩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由組內學生交換意見,歸納組內每個同學記錄下的錯誤點。最后,我隨機抽出兩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指定一個代表,用兩分鐘的時間匯報對話中的錯誤點。指定組內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目的在于從簡單的任務著手,盡量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無形中把他們都拉進我的課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片段二:
經過熱烈的討論和對比,學生掌握了打電話使用的基本句型,但是初中和高中教材中對詞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基本句型相同,通過詞匯的擴展,本次課的難度系數遠遠大于學生初中所學的打電話的課文。詞匯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無味的,也最讓學生討厭,如何增強詞匯講解的魅力?如何讓自己成為課堂上受歡迎的老師呢?
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頭腦風暴的方式,由易入難地設置問題,層層遞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首先是小組任務:以“hotel(酒店)”和“make telephone calls(打電話)”為關鍵詞,查找相關的一切單詞。然后組織四組學生進行競賽:每組派出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下本組討論后寫下的相關單詞,3分鐘時間內,寫多者為勝。裁判為全體學生,如果單詞相關,學生就要大叫“yes”,如果為無關單詞,學生就大叫“no”。在這個環節,教室里歡笑陣陣,學生徹底放開,公開課帶來的緊張感也消失。
接下來,將本次課學到的新單詞用圖示的方式展示出來(如下圖):
其中,大部分新單詞被學生作為相關單詞寫在黑板上了。我采用“圖文聯想法”,進一步激發學生頭腦風暴。“hotel”的前臺有一個“operator(接線員)”,她工作時使用的基本設備是“telephone(電話)”,電話需要“line(電線)”才能“put…through(接通)”。當客人打電話找人力資源部的經理(the manager of human resource office)時,在線就是“on the line”,暫時不在線就必須“hold on(稍等)”,如果被找的人外出了,那就明天“call during office hours”。
上圖通過PPT制作,一步步隨著講解展開圖片。講解完畢,請兩位學生重新操作講解了一遍(這兩位學生分別為基礎較好的第一層次學生和基礎較差的第二層次學生),以檢驗成效,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覺得新穎有趣,課堂氣氛很活躍。
四、教學反思
這堂課始終圍繞《酒店英語視聽說》的教學目的,綜合運用小組討論、情景表演、頭腦風暴、聯想記憶等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實現專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這次課給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一)新型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易學
要想自己的課? 本次課設置的第一個環節就要求學生全體參與,并動筆寫,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只有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讓他們聽得進去,才能讓他們真正融入課堂。
采用“情景法”和“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快更高質地掌握學習內容,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很多學生在課后告訴我,圖文結合的聯想記憶法使他們當場就記住了單詞和詞組的意思,節省了很多時間。
(二)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學
我一向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所以在上課時經常采用小組討論和自由發言的形式,充分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比如在“片段一”中,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通過交換意見總結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記憶遠遠超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這時學生覺得他們是課堂上的主人翁,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而是虔誠的傾聽者、親切的引導者。在討論的過程中,用走進小組的行動和“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Don’t worry! Just discuss with your teammates.”等言語參與學生的討論,使學生感受到平等和諧的氣氛,真正愛上我的課堂。
參考文獻:
[1]黃興軍,海波。喬姆斯基“普遍語法”假說對二語習得的影響[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
[2]梁亞蘭。母語習得理論下的二語習得研究回顧[J].懷化學院學報,2010.
教學案例 8
>> 新思維作文教學案例小學作文教學案例分析 淺談作文教學案例 “說真話,抒真情”作文教學案例 《木蘭辭》之口頭作文教學案例 《觀察與發現》作文教學案例 “觀察與發現”作文教學案例 我想對您說 作文教學案例 作文審題教學案例 小學“快樂體驗 自主作文”作文教學案例分析 材料作文訓練教學案例 作文課教學案例 作文優化教學案例淺析 作文結尾的方法教學案例初中英語作文教學中的合作教學案例 舉三反一法作文教學案例 新課改下英語正反觀點類作文教學案例 初中語文教學案例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初探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 > 教育 > 作文教學案例 作文教學案例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而語文學習是學習中的“老大難”,作文習作又是語文學習中的難中之難。學生提到寫作文就唉聲嘆氣,老師遇到作文輔導感覺心中無譜,再者每批閱一篇作文不是搖頭嘆氣,就是啼笑皆非。作文教學是長期困擾語文教學的一個老問題,在我的教學之中也同樣如此。避開選材、構思與立意,單單一個語言問題,就令人十分頭疼。通篇的“流水賬 ”,語言干澀貧乏,枯燥無味,對內容的敘述似蜻蜓點水,往往? 針對習作中存在的問題,我把作文教學分解開來,力爭每次習作解決一個問題。偶有一次,讀到了一篇高考滿分作文《黃山松,我讀懂了你!》,這篇文章倍受閱卷老師的青睞,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語言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于是我心中一亮,就以此篇文章為范文,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案例分析】在一次寫作課上,我以課件的形式讓同學們閱讀了這篇文章。讀完后我問:
“這篇文章寫得好嗎?”
同學們齊聲回答:“好”。
“好在哪里?”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其中呼聲最高的是“語言”
“?
“最亮點是‘引用’”,一個同學高聲回答。
“整散句交錯使用,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有節奏感。”
同學們的回答讓我無比欣慰,于是我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何讓語言生動起來”
訓練重點:“巧用修辭和引用詩文”
學習方法:小組合作
整節課在課件的引導與要求下順利進行,在中間的練習寫作中,同學們十分投入,興趣高昂,遣詞造句方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小組展示時,同學們爭先恐后,搶著展示自己的作品:
“品味母愛,就要細細品讀母親的用心良苦與深明大義。孟母三遷,知書達理,造就一代英才“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照耀古今;徐母自盡,忠奸分明,致使深諳兵法之子在曹營中一言不發;岳母刺字,精忠報國,激勵兒郎‘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春天是什么?春天是‘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弱風細柳;春天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花香鳥語;春天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綿綿細雨?!?/p>
“母愛是悲傷時在我腦后的輕輕一摸,不禁意間撫平我心靈的傷痛;母愛是犯錯時那嚴厲的一瞥,頃刻之間讓我無地自容,追悔莫及;母愛是成功時眼中一閃即逝的淚花,激勵我時時進取,莫要自大?!?/p>
……
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精彩的語句層出不窮。這雖然是集體的杰作,但每句話中都包含著個人的智慧。
第二節課的習作,我一改往日習作一篇的習慣,而是讓同學們修改上次作文其中的一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我愛我?!?,這個同學的文章大概如此:我愛我校,我愛校園里的文化長廊……我愛我校,我愛校園里的教學樓、操場、餐廳、花園等等。文章的構思很好,而且以排比段的形式組織行文,但是大部分內容幾乎是把學校的設施羅列了出來,絲毫讀不出他愛在何處。于是在本節課中我讓同學們選取其中的一段進行修改補充,而且把上節課所學加以運用。同學們低頭思索一會,都開始奮筆疾書。不大一會,大部分學生都完成了寫作,抬起頭,眼中露出喜悅的目光看著我。此刻我看到了學生嘗到了寫作的甜頭。
“我愛我校,我愛校園中佇立于風雨之中的教學樓。每天早晨六點四十,教學樓便被鈴聲吵醒,于是,瑯瑯的讀書聲便在熹微的晨光中傳向遠方……”
“我愛我校,我愛校園里的歡快熱鬧的塑膠操場……每天正點的兩跑,跑出來我們運動場的颯爽英姿;跑出了我們體育課的激情四射;跑出了課堂上的精神飽滿;跑出了我們餐廳里的狼吞虎咽;跑出了宿舍里的鼾聲一片……”
“我愛我校,我愛我校的宿舍樓,休息時分,同學們回到宿舍,就如孫悟空逃出了五行山進入王母的蟠桃會上,仙露瓊漿,美味佳肴,雜然前陳……”
……
每當一個同學讀完后,教室里總會掌聲雷動,各種溢美之詞與羨慕的眼神都會投向他。我的內心猶如吃了蜜一般甜,幸福的笑容在臉上蕩漾開來?!窘虒W反思】
通過這樣一堂課,作文的火花在每一個學生心中點亮,就連平時寫作文最差的學生也寫出了精彩的語句。 由此可見,差生的作文是可以寫好的,只要是導之有方,引之有請,能夠觸動了學生的感情神經,從實際出發,相信作文自然會綻放其獨有的光芒,也會讓差生拿起筆寫出自己的作品,變厭寫為樂寫,變白話為含蓄,變枯燥為生動,使學生在合作中感悟成功的喜悅,在堅持中取得寫作水平的提高。
也許本節課的出發點有點太低,對于初二的學生有點小兒科,但我必須得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慢慢提高。我明白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發展的過程,僅僅通過一堂課,其實很難斷定學生已對作文有了濃厚的興趣,并能堅持寫作。但通過這堂課,使我對這些學生有了新的認識,也感覺到自己對于教學的設想還是可以運用到實踐之中。
1、要把課文和寫作結合起來。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文教學中,一定要著眼于學生的寫作,結合具體的語境,在遣詞、造句、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為學生作文提供依據和打下堅實的基礎。
2、強調學生積累的同時,要學會遷移運用。從小學至今,背過的古詩詞將近百篇,但在學生的習作中出現的少之又少。優美詞句的積累也是很多,但在寫作的時候,腦海中卻是空空一片,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刻意地訓練學的遷移運用。
3、找準切入點,讓學生找到生活與寫作的橋梁。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即使再差的學生,也有自己出色的一面,作為教師一定要善于發現并利用學生的這些“亮點”,從而有效點燃寫作興趣之火。特別是學生真實的感受,他們的語言也能動人心扉。
教學案例分析 9
【My teach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aids】
Before dealing with this less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 Make the Ss the real masters in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director; 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 Let the student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Double activities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Watch-and-listen activity
Free discussion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method
Teaching aids:
1. a projector
2. a tape recorder
3. multimedia
4. the blackboard
案例教學教案 10
關鍵詞:保險學;案例;教學
一、案例教學在保險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傳統保險學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案例教學是一項必然選擇。從保險學案例教學實踐來看,教學效果明顯。
(一)案例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
在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增加有趣的案例,能起到很好的調劑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濃厚了。在課堂上,案例教學經常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如果老師只是平平淡淡地把知識點介紹給學生,這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比如說,保險業的經營與管理是一個比較枯燥的實務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筆者嘗試在教學中增加了相關的案例,如保險人引發的保險糾紛、理賠過程中的代位追償問題等等,明顯感覺到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集中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二)案例教學有助于增進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體,表現為老師一味地講課,學生一味做筆記,下課后師生就形同陌路,這不僅不利于師生的交流與合作,也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案例教學中學生分析、老師點評的方式使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學生也更樂于在課后和老師探討一些學業上的問題,師生的關系變融洽了。師生互動的結果一方面促使學生不斷進步,不斷向上突破;另一方面事實上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老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
(三)案例教學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
保險學的專業術語和基本原理是比較繁雜的,很多學生一學期下來還沒有完全明白保險學的一些基本概念。而案例能引導學生去思考相關的原理,真正把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保險學的專業知識并能學以致用。比如,在講到近因原則時,近因的判定是非常專業的,涉及醫學、法學、邏輯等多個領域,學生往往很難把握其精髓而出現錯誤,筆者在近因原則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了許多案例,案情有一目了然的也有錯綜復雜的,并且強調了近因和誘因的區別,一學期下來,學生已經可以比較熟練地分析保險糾紛的來龍去脈,找出引發案件的決定性因素,效果十分明顯。
二、保險學案例教學的關鍵———案例選擇在保險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案例選擇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效果。
(一)案例與課堂教學必須緊密相關
案例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到案例與保險學原理的相關性,案例不能脫離原理。比如我國的保險法與英美等保險發達國家的保險法規不盡相同,如果拿一個美國的保險案例來說明保險學的基本原理,肯定是有所偏頗的。再比如在講解“保險利益”這個概念的時候,盡量不要引用“保險金”的案例,這兩個概念雖然有一定聯系,但是很容易混淆,如果在案例中不對兩者進行嚴格區分,學生對這兩個概念可能會更犯迷糊。因此,案例一定要和所要教學的保險學術語或基本原理緊密相關,這是一次好的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
(二)案例要體現典型性
保險業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國民的保險意識還不強,保險市場主體的無序競爭屢禁不止,客觀上造成了我國保險糾紛比較多,可以選取的保險案例也比較豐富。在進行保險學案例教學時,不能在眾多保險案例中大海撈針、隨意選擇,而應該盡量體現案例的典型性。
(三)案例要盡量做到正面引導
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因為反面案例更容易收集,再加上反面案例比正面案例更能折射保險學的原理,所以一些老師在傳授保險學原理時,往往通過一些反面案例來進行分析和講解。我國保險業起步比較晚,社會公眾對保險業的認知本身就比較欠缺,老師講解的反面案例將使學生對保險業的混亂和無序形成根深蒂固的成見,損壞保險業的誠信形象,進而影響其對保險業的信心。教學的過程也是育人的過程,在案例教學時不能光靠反面案例去刺激學生,更要用正面的案例對學生的人生觀進行積極的引導,強調真、善、美,使學生樹立對社會的信心。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要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這是在保險學案例教學中必須注意的。
三、保險學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案例教學通常采用老師直接講解案例的方式,這種常用的案例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但是,案例教學并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學方式而成為唯一的教學方法。
(一)不能忽視理論教學
強調案例教學,并不意味著放松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依然是高校教學中最基本的一項任務。理論教學的目的在于應用,用理論去解釋實務中的案例;案例分析的基礎也在于理論,不掌握理論就無法開展案例教學。可見,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承的,理論教學是基礎和前提,案例教學是目的和應用。因此,高校教師應該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增強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理論教學。
(二)強化多媒體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視覺沖擊強等優點,目前在高校,大多數的課程都采用多媒體教學這一手段。在進行保險學案例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通過播放視頻、錄音、與網頁超鏈接等方式講解案例,一方面加大了信息輸出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效果顯著。當然,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程,這就要求老師必須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常用方法,要備課時不能貪圖省力,盡量配合案例教學,把課件制作得更精美。
(三)合理使用教具
教具在經濟學類課程的教學中很少被使用,但是這種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明了、現學現用的特點,這在其他教學方法中是很難實現的。比如,在講到保險文件時,給學生傳閱保險公司印制的投保單、保險單、批單等文件,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這些保險文件的格式、作用和法律效力等相關知識。可見,在教學中,合理使用教具能最大發揮教具的功效,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案例教學如果只是采用老師講授的辦法,只會使學生引起一時的興趣,而不會在頭腦里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案例教學應該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通過自主學習,實現案例教學的最優效果。
案例教學教案 11
關鍵詞:中學地理案例教學實例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識新穎,內容豐富,是使學生們“獲得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學中應該避免照本宣科,讓地理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規律的一個平臺。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和規律需要我們用地理知識去解釋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法去讓學生們理解這些知識,是我們地理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和思考的問題。
新教材設計了許多案例,案例具有相關的背景資料,而且具有直觀、形象、典型等特點,利于學生感知認識的深化,有助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加深了對抽象地理知識和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調查、分析、討論、實踐、思考和歸納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僅有傳授學生“知識”的方法,還包括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即教“知識”的同時滲透“學知識的方法”;在讓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所以如何充分的利用這些案例,就成了我們備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結合實際,將發生在身邊的一些地理現象、事件設計成案例,這樣更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前幾天,出現了月全食現象,有的學生就問我:“老師,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呢?”對于月食、日食現象,學生們也見過幾次,但他們并不明白這種現象的成因。這個問題高中地理教材上并沒有講到,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設計一堂生動形象的課,讓學生們理解這個問題呢?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到了用一些簡單的器材來演示月食、日食的形成原理。
經過反復思考,我想到了用兩個體積比較大的球體――籃球和足球分別來代替地球和月球,用手電筒來代替太陽,讓學生在課堂上演示月食、日食的形成。在上演示課之前,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讓他們到網上查找一下月食、日食的相關資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我特意選了一節晚自習來演示。在上課之前,我到體育組借到了籃球和足球,并且準備了一個手電筒。
“咦,老師,你收的是誰的球???”當我帶著籃球和足球進教室時,一個學生好奇地問我。我說“不是的,是上課要用的?!庇谑?,同學們就先議論開了,并且紛紛猜測籃球和足球是干什么用的。我沒有跟他們解釋籃球、足球的用途,而是讓他們繼續好奇下去,以激發他們的興趣。
“我想大家前天晚上都看到月食了,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多同學都說不知道,也有的同學說知道。我就讓幾個同學簡單的說了一下從網上查的資料并相互討論了一下。“同學們討論完了,那我們這節課就來演示一下月食的形成過程。”說完這段話后,我拿出了籃球和足球以及手電筒。下面一片嘩然,終于知道了兩球的用途。我說我需要幾個同學來做我的助手,同學們顯得非常積極,爭先恐后的來做“演示者”。最后,我在班里選了兩名學生來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兩人的工作,一個學生拿著籃球代表地球,另一個學生拿著足球代表月球,我拿著手電筒代表太陽。在我的指揮下,“地球”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斷的移動。我把教室里的燈全都關上,然后拿著手電筒走到講臺前,用它照射“地球”,在“地球”的后方立刻出現了一片陰影區。首先,我讓“月球”站在“地球”的右側能夠被“太陽”照射到的地方,這時我問:“同學們,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什么月相?”同學們想了想說這是滿月。這時我讓“月球”向陰影區移動,當 “月球” 移動到一部分進入陰影區的時候停下。當這兩位同學在演示時,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學,發現他們也在很認真地觀察。這時我就讓一個同學來說一說他觀察到了什么。他就回答說“月球的一半被地球擋住了”我繼續問“那這是什么現象?”這時不光是這位同學,其他同學也都搶著說道“這是月食”。我說“很好,不過準確的說是月偏食”。然后我讓“月球”繼續移動,當“月球”完全移動到陰影區內的時候停下,這時“月球”完全被“地球”擋住了,同學們都說這是月全食?!霸虑颉崩^續向另一側移動,直到完全出了陰影區,又恢復成了滿月狀態。至此演示就結束了。
我總結道:“剛才同學們都看到了月食的形成以及結束的整個過程。月食就是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位于一條直線上,且太陽與月球分別位于地球的兩側時,照射到月球的太陽光線就會被地球擋住,也就形成了月食。如果只擋住一部分,就是偏食;如果全部擋住,那就是全食?!敝?,我又讓同學們演示了日食的形成過程。整堂課形象生動,又是通過學生自主參與來完成的,同學們的興致都很高,教學效果比較好。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12
案例教學是MBA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和MBA專業學生的特點,從案例選編、教學組織和效果評價三方面探討了MBA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
MBA;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設計
一、案例教學在MBA教育中的重要性
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于20世紀20年代創立,它借助實踐中的真實素材和環境背景,啟發學生大膽假設,主動探索,可以較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溝通能力。MBA教育是一種注重復合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碩士教育。MBA教育更注重管理實戰能力的培養和決策技能的訓練,學生通常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往往帶著問題前來學習,因而案例教學法在MBA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國家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我國MBA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學時不得少于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因而案例教學在MBA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MBA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戰略管理關注環境、使命和實力之間的結合,其核心內容是組織總體目標的制定、業務領域的選擇、競爭優勢的獲得和戰略的實施與變革,其思維方法、分析技巧和實踐藝術適用于各類盈利及非營利性組織。知識內化和學用結合是MBA戰略管理課程教學的根本要求。通過學習,學生要超越微觀因素尋找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領悟戰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和多視角的戰略思維模式,靈活運用戰略理論和工具,分析動態環境下的產業發展與競爭演化的規律,從而解決實際戰略問題。
三、MBA戰略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設計
1.案例的選編。案例的質量和適用性對案例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案例的選擇是開展案例教學的第一步。為此,教師應兼顧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及發展趨勢,從多個渠道選編不同類型的案例,做到國外經典案例與本土案例相結合,大型綜合案例與小型專門案例相結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宜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典型企業或學生較為熟悉的本地企業作為隨堂案例,配合競爭戰略、多元化戰略和戰略執行等內容的講解,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而用于小組討論的綜合分析案例往往涉及戰略環境的分析、公司戰略的制定、戰略實施與變革等多項內容。除了從公開出版的案例集、教材和報刊資料中搜集案例資料外,教師應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編寫組合案例,并組織MBA學生結合自身的從業背景提供案例素材,這樣既有助于師生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又可以突出綜合案例教學的實戰性,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案例教學質量的目的。
2.教學的組織。MBA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準備及課堂組織。一般而言,學生無需課前準備隨堂案例,教師則要事先了解本期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從業經歷,結合理論內容及學生特點,選擇一些篇幅不長、針對性強的案例,在課堂上以現場發放案例材料或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快速切入案例主題,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加深其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在戰略管理課程中,綜合分析案例是其主要內容。由于綜合分析案例涉及一節或幾節課程的內容,課上學生還要進行小組討論,因此教師必須提前草擬一份完整的綜合案例資料,內容包括案例說明、相關的理論及知識背景、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以及建議查閱的文獻資料和相關網站等,并明確案例分析報告的內容要求和案例討論的時間安排,以便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學生也要在課前采取自愿組合的方式組成若干個小組(每組5~6人為宜),明確成員的分工,通過課后自行閱讀、多方交流和撰寫案例及分析報告的形式,做好案例討論的各項準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是課堂案例教學的組織者,要恰當把握案例討論的節奏和主題,既要抓住主要環節,又要保持一定靈活性;既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討論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在討論偏離主題時給予巧妙引導,從而做到張弛有度,溝通有序。
3.效果的評價。MBA案例教學的實質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學習,因此其評價應主要針對案例分析材料和學生的課堂表現。提交材料時教師要審核主題是否符合要求,內容是否完整,論證是否得當,格式是否規范。課堂表現則著重考查學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運用了哪些戰略思維方法。學生首先自評、互評,之后教師對討論過程進行總結,指出一些傾向性的問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總結階段,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并從知識體系的角度強化相關的戰略管理理論,點面結合,使MBA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作者:沈平 單位: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優秀課堂教學案例范文 13
關鍵詞:師范專業認證;美術;教育情懷;教學案例
一師范專業認證與教育情懷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了“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師范類專業認證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為理念,構建了“縱向三級遞進、橫向三類覆蓋的分級分類認證標準體系”?!敖逃閼选边@一概念 《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認證標準的第三級也同樣有)“二、畢業要求”包含“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四個大的方面,其中“踐行師德”又包含“師德規范”與“教育情懷”兩個方面。“教育情懷”是指“具有從教意愿,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尊重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1]”教育情懷首先體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情感,即具有從教意愿,熱愛教育事業,是一個人對教育職業的高度認同;教育情懷其次體現為對學生的情感,即愿意做學生的引路人;教育情懷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能夠賦予我們的工作以意義。有情懷與沒有情懷是不一樣的,情懷的有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教師職業發展的可能性。沒有教育情懷的人,只會把教師職業當作一個可以維系生存的手段,其發展的可能性會大大減低;而一個具有教育情懷的老師,絕不僅僅把教師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會為自己的信仰調動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標上,其知識、能力、內心世界都會得到充實和提高,從而推動個人及社會的發展,因此,教育情懷的有無,對于教師來說意義深遠?!帮@然,教育情懷不是操作層面上的技術特征,更不是肉眼可見的‘量化’指標,但它的存在卻絲毫沒有被懷疑過。它是一種超驗的‘行動意識’,是滲透于教育者教育行動過程中的意念,是對教育者的行動產生深刻影響的精神力量?!笨傊?,培養合格與優秀的教師,教育情懷的有無成為重要的衡量標準,而如何培養未來教師的教育情懷成為目前和將來一段時間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2]。
二當前高師學生美術教育情懷的現狀調查
據一項調查顯示,地方高校的美術學專業中只有41.7%的學生愿意在畢業后從事美術教師職業,這種擇業心理除了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外,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等也是影響其擇業心理的因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教師職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一些學生認為教師從事的是單調乏味的重復性勞動,幾十年如一日沒有變化和新意,更談不上樂趣。對事物的認識是決定一個人對待某事物的態度與情感的主要因素,有一種認識我們稱之為陳見,那就是當事物已經發生了改變而我們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位置,缺乏對這一事物現狀的調查與了解。高校美術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校后,接受的多半是專業訓練,學生更多關注的是發生在專業領域的事情,比如畫展、畫家等,而對于教育領域尤其是基礎教育的關注很少,除了自己對曾經的中小學經歷的記憶外很少接觸到這方面的信息,因此很難形成對基礎美術教育的正確認識。這樣就成為了學生今后從事教育職業的一種障礙,消除這一障礙已經刻不容緩。改變學生頭腦中長期以來形成的對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成見,重新認識新環境下的教師工作特點,激發其成為教師與熱愛教育事業的情感意向應? 正如藝術的本質規律體現在一系列標志著人類藝術最高成就的經典名作之中一樣,美術教學的本質規律也必然體現在那些優秀的經典課例當中。讀經典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在相同的時間里,其得到的收獲和進步要大得多,多讀經典才能形成一個人高層次的品味和追求,進而在行動中以高標準來塑造自我。
三優秀教學案例對培養美術教育情懷的作用
教學案例是指“在教學實踐、作品(論著、電影和小說)中存在的,有教育意義的教學事件或教學故事。[3]”好的教學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謂“有教育意義”是指通過這些案例的學習,師范生能夠從中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方法或技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皩I要以引導師范生‘做學生成長引路人’為目標,通過參與式課程學習、示范性榜樣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題性教育活動、行動性實踐體驗、激勵性成長評價等養成途徑和形式,幫助師范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在于創造條件促進學生自主和全面發展,加強自身修養,豐富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養成積極向上的情感,端正奮發的態度和持續努力的行為。[4]”其中“示范性榜樣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都可以通過優秀的教學案例對師范生進行教師觀、學生觀的引導,所以,優秀教學案例對培養未來美術教師的教育情懷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師范生形成對基礎美術教育現狀和教師工作價值的正確認識
觀摩學習優秀的美術教學案例,有利于師范生形成對基礎美術教育現狀和教師工作價值的正確認識,一方面是因為:優秀的教學案例首先是充分體現出了當前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改革意識的教學成果,代表當前基礎美術教育改革的普遍現狀與趨勢,是優秀的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體現,因此能形成學生對于基礎美術教育現狀的正確認識?;A教育改革以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的頒發以及新版教材的編寫和應用,使廣大中小學美術教師積極投身于新課程精神的學習和教學研究,涌現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學課例。筆者有幸到中小學觀摩現場美術教學,對一些優秀的教師和課例感受很深:那活躍而有序的課堂氣氛,結構謹然流暢的教學組織,踴躍表達豐富情感體驗的快樂學習的學生,教學姿態與風度游刃有余的老師,還有孩子們創作出的一幅幅充滿童稚和無窮想象力與創造力的作品,無不體現出教學已? 另一方面是能讓師范生重新認識美術教師的勞動特點與工作價值。為什么傳統的中小學美術教育留給大家的是單調乏味的印象,而如今課改后的美術教學則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效果,能充分體現出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工作樂趣與價值呢?那是因為教學中的一系列因素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突出表現在新課程觀念給予了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廣大空間,這種空間的獲得使教師的工作更具有創造性特點:首先,課程標準只對學生某一學段之后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并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與建議,教師與學生為達到這一結果的途徑是多樣的、不確定的,這就為教師提供了選擇方式與途徑的自由空間;第二是教材觀念的轉變,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其作用只是起到溝通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聯系的媒介,教師可以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可根據學生與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取舍甚至重新設計教學方案,課程設計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創意,其他教學資料的收集與運用能體現每個教師的特色,這樣,同一個課題由不同的美術教師上其效果都是不同的,都深深地打上教師本人的烙印,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第三個轉變是教學過程的改變,傳統的教學過程是單向傳授式的,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灌輸式教學是最貼切不過的:“人都成了啞巴,只有真理在說話?!苯處熂词钦胬淼拇匀?,而學生都被剝奪了話語權。新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探索的過程;不僅是知識、技能、智慧等智力因素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情感、感受、態度、意志、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過程。課? 還有一個轉變是教師的作用與師生關系的改變,過去的師生關系是控制與被控制、灌輸與接受,而現在的師生關系強調民主、平等、合作,這種轉變也改變了過去課堂教學中過分的嚴肅與冷漠,而增加了濃厚的情感色彩,使課堂充滿愉悅與樂趣。總之,現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具有廣泛的自由空間,可以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營造生動的課堂。通過學習優秀的教學案例,師范生能重新認識教師的勞動特點與工作價值,對教師工作價值的肯定將增強他們畢業后從事教育職業的意向,從而在讀書期間注重自身教育知識的儲備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態度將得到極大的改變:從不得不學到不能不學和樂于學習。正如有一位同學在學習了一系列優秀教學案例之后寫道:“在我看來,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原有的單一的教條式教學模式被打破,師生互動,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吸收與學習他人優秀方面的能力,而這次的《優秀教學案例賞析》課程,正是以這樣的新式教學,讓我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在老師的教學和引導下,我這次課程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教學案例賞析的知識,也見證并學習了許多優秀教師的課是如何上好的。……在還沒有上這個課之前,我其實打算畢業后不從事教育類工作的,我總覺得小孩子太調皮了,我不想去引導和教導他們,但現在我看到這些優秀教學案例后,我覺得教師是一個很幸福的職業,當你把孩子們都教育好,你們相處如一家人,那該是何種成就感能夠比擬的呀!所以,我現在應該提高自我意識,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自我與職業認知,樹立高尚的教師專業價值觀,向做一名好老師奮斗。[5]”
《中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第二級)》“二、畢業要求”中的第四點是“學會發展”,包括“學會反思”與“溝通合作”兩個方面,“學會反思”是指“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國內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態,能夠適應時代和教育發展需求,進行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嘗試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學會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6]”一切的教育最終要變成自我教育,而反思正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與獲得進步。學習優秀教學案例能讓師范生了解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使其產生緊迫感,從而激發學習動力與改變學習態度。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繪畫功底不錯,已經足夠勝任中小學美術教學了,而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絕非僅僅是能教學生畫好畫這么簡單。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有創造性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敏銳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廣泛地開發和利用新的教學資源,引導、啟發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質,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和反思,而這一切教學活動的目的不是只教學生畫好幾幅畫,而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人格完善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全面發展的人。當師范生認識到這一點時便會在心理產生緊迫感和差距感,這種緊迫感能激發學生抓緊在校時間努力學習的動力,也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一位學生在賞析了一系列優秀的美術課堂教學案例后,產生了這樣的反思:“由左斌老師上的那堂《品析父親》的鑒賞課,課程內容的豐富程度讓我驚嘆,環環相扣的環節設計,生動的語言表達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知識儲備讓未? [7]”優秀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優秀的教學案例也是一種美的熏陶,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教師的價值與使命,從而產生樂于從事教育的情感與意向。
四以優秀教學案例培養美術教育情懷的方式與途徑
學習優秀教學案例的方式與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來自于教學實踐的教學案例,另一種是來自于文藝作品如論著、電影和小說等中的教學案例。
(一)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案例
對于美術教育而言,實踐中的教學案例主要是指美術教學的課堂實錄,學習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通過現場觀摩,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師范生到附近中小學觀摩一些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現場觀摩的好處在于身臨其境,感受真切而深刻,課后還可以與上課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二是通過多媒體觀看教學錄像課。比如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美術教材,教師教學參考書往往都配有教學視頻,一般都是由有經驗的老師就教材中的某一課題上的一堂完整的美術課。另外還有全國或各省份舉辦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比賽的一些錄像課,都是來自實踐中的教學案例。由于時間與空間條件的限制,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觀摩錄像課是我們進行教學案例賞析的主要方式。錄像課具有可重復觀看的特點,因而可以對某一課例進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ヂ摼W與現代數碼攝影攝像技術的發達為我們進行錄像課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優秀的教學課例,也可以自己深入基礎美術教學的現場進行拍攝和錄制,高校教師應密切關注基礎美術教育的現狀與發展,與之保持緊密聯系,這樣才能得到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實踐中的教學案例師范生能生動直觀地學習其中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很多同學都表示優秀教學案例的學習對其微格訓練很有幫助,微格訓練課程的安排是讓師范生學以致用的平臺,讓她們能從在這些案例中學習到的優秀教學形式靈活改變借鑒于自己的上課訓練中,通過優秀教學案例的學習,師范生能知道教師應該如何朝著正確的方向培養學生,如何教育、管理學生,及老師教學的不足之處應該怎樣避免,這對她們將來的教育實習也能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由于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經典熏陶,學生在進入教育實習后會自動地以高水平的課堂教學來要求自己,使其教育實踐在開始階段即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為其畢業后選擇教師職業提供優勢。通過實踐中的教學案例學習,還可以讓師范生領略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一位師范生在賞析了人教版八年級美術教材配套視頻中黃靜老師的一堂課后,發表了這樣的感慨:“其中我最喜愛的優秀教師黃靜老師的教學案例,她給我的印象與眾不同,上課風格獨特,深深吸引了我。她上的是八年級美術《中國古典園林欣賞》這一單元,老師的聲音很好聽,使我覺得她去配音一定也不差。從她上課的內容、談吐可以發現黃靜老師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她例舉了《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引用了許多中國古典詩詞,就連她說話時的肢體語言也如此優雅,板書上的字體也剛勁瀟灑……[8]”從中可以看出,優秀的教師往往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會為師范生學習與前進提供榜樣力量。當然,學習優秀教學案例并不意味著盲目崇拜和模仿,優秀的課例也會有其不完美之處,在賞析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教育學知識、教學案例賞析知識對案例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發現其不足之處,并提醒學生在以后的教學中避免和改進。
(二)文藝作品中的教學案例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提煉與濃縮,如果說美術課堂教學案例能使學生學習美術教學的技法技能、教學設計、教學方法、領略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等,那么文藝作品中的教學案例則能更多地使學生感悟身為教師,如何以自身的教育情懷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個優秀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更重要的是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去過好自己的一生。如美國影片《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的美術史教師凱瑟琳,她在美術史課的教學中一改傳統的教學大綱,以現代派的先鋒畫家作品入手,引導女學生們分析思考什么是藝術,藝術有何標準等重要問題,同時也是在引導女學生們思考什么是人生,我的人生究竟誰說了算等人生觀與價值觀問題,提醒女孩子們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活出自我?!皬那昂芏嗟臅r候,人們對于教師的刻板印象,是教師們辛苦傳授我們書本知識的人,他們能教給我們的只是專業知識,但是通過幾次教學案例賞析,我發現教師的作用,絕不僅僅只是豐富我們的知識儲備,還有更為重大的關于人生的影響。[9]”通過文藝作品中生動活潑的教學案例能引導師范生學習如何育人。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14
關鍵詞飛行程序設計;仿真飛行;案例教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其目的在于培養創新型、適合各類崗位的工程人才,促進國家工業化發展,建設“有中國特色精英人才”的重要戰略,對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1-2]。我校成為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將本科生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精英工程師”的培養。校領導及各學院努力建立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精英人才的機制,改革教育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構建結構優化、多樣性和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與此相對應,飛行學院著力培養精英飛行人才,亟需建構與這一目標相適應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模式,推進工程實踐教學模式的進程,改變傳統的單向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課程對案例教學法的需求
《目視與儀表飛行程序設計》課程是飛行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離場程序設計、非精密進近直線進近程序設計、ILS精密進近程序設計、區域導航程序,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包括:直線離場、轉彎離場、全向離場等離場程序設計;離場保護區的概念及具體劃法;非精密進近直線進近程序設計;目視盤旋進近;反向程序的限制條件各種反向程序的保護區;ILS精密進近程序設計;精密航段障礙物的評價;區域導航程序的幾種方式和限制條件等。飛行程序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性極強的課程,在航空公司和機場實際運行中,飛行程序是民航空中交通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到航空器的安全,也關系到航空公司以及機場的運行效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學方面,主要基于PPT課件,輔以航空公司實際飛行航圖及航空相關視頻等多媒體資料。由于課程較多涉及飛行程序設計規則,講授過程中學生感覺較為枯燥,教學效果不理想,與實際飛行應用缺乏關聯。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成功應用了案例教學,并逐漸被教育界廣泛推崇。案例教學進入我國教育領域后也日益受到廣泛重視[3-4]。飛行程序設計課程作為我校飛行技術專業的必修的課程,為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素養,本文對飛行程序設計課程的案例教學問題進行了探討。
二、案例教學在飛行程序設計課程中面臨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將案例教學引入飛行程序設計領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難點:
(一)理論教學內容與案例存在大量交叉和重復
教材內容組織較為系統完善,按部就班,課堂講解時條理清楚;而實際應用的飛行程序則內容龐雜,頭緒繁多,極易混亂,課堂掌控難度較大。
(二)案例質量不高、匹配度較低
教材理論主要進行原理性的介紹,飛行程序設計環境簡單,程序內容單一易懂,與理論匹配度較高;而實際應用的飛行程序針對具體應用環境,不僅考慮到機場條件、凈空條件、氣象環境,還要綜合考慮航空公司以及機場的運行效益,設計復雜,與教材理論內容匹配度較低,甚至存在矛盾。
(三)啟發式教學難度大
僅依靠案例進行課程講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有限,難以激發學生主動、創造性的思維,與實際飛行應用關聯不緊密。
三、案例教學在課程中的實施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應圍繞這些問題,克服不足,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設法解決難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設計的重點
每堂課都要明確教學目標,圍繞該目標進行可行的課堂設計,根據目標選取典型且盡可能簡單的案例,融入飛行程序設計的理論知識,并且在各個教學環節需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案例所包含的飛行程序設計原則,使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更深刻地掌握基本的理論和方法。例如在介紹RNP程序時,引入拉薩機場的RNP程序和精密進近程序進行對比,可以顯著的體現出RNP程序的特點??傮w來說,教學目標越具體、意圖越明確,案例教學越能增強針對性并具有啟發意義。
(二)案例選擇要滿足實踐性、典型性和針對性
設計案例要考慮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案例分析要增強針對性。例如,要使學生透徹地理解目視盤旋進近中的PANS-OPS標準與TERPS差異,選取韓國釜山空難視頻案例,并提供現場示意圖,引導學生從事故鏈的各個環節理解忽略不同標準的差異所造成的嚴重后果。
(三)注重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啟發式討論
目前學生對飛行實踐活動缺乏深入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要調動學生課前準備的積極性,課前安排查閱相關資料,組織課堂討論。在分析案例過程中,注意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反應和表現,及時啟發學生以飛行程序設計課程知識為切入點進行思考,聚焦到核心問題上,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克服長期以來被動獲取知識的學習方法,主動把握案例教學的流程,以達到培養學員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
(四)飛行仿真實驗與課程理論相結合
飛行學院具有多款飛行模擬機,可以為飛行專業學生提供良好的飛行仿真實驗。飛行仿真實驗能夠使相關的理論教學生動化、形象化。課堂理論教學和飛行仿真實驗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設計并驗證飛行程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的能力。飛行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背景比較強的課程,啟發動手設計并進行仿真飛行驗證將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結語
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將飛行程序設計原理與案例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運用在飛行模擬機中進行仿真飛行和實驗驗證的教學方式講授課程,使學生在飛行訓練的同時掌握飛行程序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方法和實驗驗證手段,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嫦颉白吭焦こ處煛迸囵B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周英.落實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大力培養工程科技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育,2011(8):11-13.
[3]陳東鋒,蘆建輝,劉輝.飛行安全課程案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1):87-88.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15
關鍵詞 案例;精心選擇;精心設計
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
一、案例的精心選擇是案例教學獲得預期效果的基礎
第一,案例的選擇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理論性強、枯燥乏味是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普遍印象,利用案例教學法選擇具有趣味性的案例進行教學分析,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到“公民要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時,可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 學生感到看起來深奧難懂的知識,其實也親切有趣、易于理解,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案例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用生活中鮮活的案例來解讀課本理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知識。而且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我在講辯證否定觀的時候選擇了蘋果手機發展歷程的案例來講解,蘋果手機是當前學生特別關注而且恰好又是蘋果5上市的時候,學生對這些代表時代潮流的通訊工具非常感興趣,他們能夠自己講述蘋果手機的發展過程,并且自己闡述各自的優缺點,從學生自己的闡述中,歸納出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的環節也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學生很易于接受,這個難以理解的哲學名詞就在學生對自己周圍身邊感興趣的案例中學習并掌握了。
第三,案例的選擇要講究時效性。所選案例要是最近發生的,而不能是陳年舊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有新鮮感。比如在講到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的時候,中日之間關于問題的紛爭是當時的熱點問題,也是學生非常關心和關注的問題。針對這個熱點問題客觀分析了我國的外交政策: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堅決不稱霸,但是是一個國家的生命和靈魂,我們會堅決捍衛我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問題上,絕不允許別國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國的、干涉我國的內政。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國的領土,任何國家都不能侵犯我國的領土。維護我國的獨立和就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二、 案例的傾心設計是案例教學獲得預期效果的關鍵
通過角色的分配巧設教學案例。學生是問題探究的主人。教師要明確案例設計的目標。高中政治教學的知識體系中,有很知識點是難以理解的概念,比如貨幣的本質,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監督等在講這些知識的區別時,如果只是采用簡單的知識介紹,會顯得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能在課堂中設置幾個角色分配的情境,讓學生成為其中角色的主體,運用課本的原理解決整個情境中提出的問題,貫穿始終,往往便課堂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這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商品的含義和貨幣產生的過程和本質,這節課是經濟生活的第一課,也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政治的第一課,這節課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及其關鍵。貨幣本身不同于我們平時理解的紙幣,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難以理解。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狀況,在講述貨幣產生的過程時,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擁有紅珍珠的人、擁有咖啡的人、擁有牛奶的人、擁有貝殼的人,讓他們互相交換,以獲得自己想要的商品,并且讓他們闡述自己在交換過程中的感受,并引導他們思考面對交換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從而引出一般等價物的概念,進一步講解貨幣的本質。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融入到了這個角色分配教學情境中,讓學生進入角色運用知識中學習知識,是一種很好的探究途徑設置方法。
巧用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悖論設置教學案例。思想政治課程設置擺脫了過去枯燥乏味的理論講述,更多的體現了理論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闡述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我們在設置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如果能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與課本理論的關系,并解決與現實的一些悖論,則可以把一節課的重點知識引串起來,環環相扣,層層設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培養質疑能、探究、解決問題能力。
案例2:《消費及其類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消費的類型,理解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通過消費結構分析消費水平,掌握恩格爾系數。經濟生活的情境應該從生活中來,通過一張“網上賬單”作為案例,將整節課堂貫穿始終。
其他 200(洗滌生活用品、生病吃藥等) 鐘點工300元;洗滌生活用品200元;父母200元;醫療費用200元
首先,學生自學課本,分析甲、乙兩張賬單中哪些屬于生存資料的消費、發展資料的消費和享受資料的消費?接著讓學生算出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從而引出恩格爾系數的概念及其意義;然后讓學生比較甲、乙兩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學生發現恩格爾系數低的家庭生活水平并非更高,似乎恩格爾系數“失靈”了!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悖論”?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案例設置源于生活的帳單,理論知識恩格爾系數與生活中消費水平相悖的“失靈”現象是點睛之筆,把整節課的知識體系有機地串聯起來,完成整個課堂教學,并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中生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案例教學法 16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傳統授課法;法學教育;運用
1.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選擇適當的案例作為教學材料,通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或理論,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的案例討論和分析,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搭建了一道橋梁,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1870年哈佛法學院蘭德爾院長首次在法學教學中采用了判例教學法。 它以法院判決作為課堂教學的原始材料,將裝滿案例的法律圖書館作為實驗室,通過解剖案例的方法來發現法律的深層次內涵,借用班級討論的方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尋求真正意義上的法律原則和原理。蘭德爾的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批判精神的培養,教師不再絕對的課堂主導,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導,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當前我國法學教育的現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法學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已經發展為當今世界辦學規模最大、辦學層次和辦學形式最多、學科專業最齊全、培養的人才品種、規格最豐富的法學教育體系。但在中國法學教育大規模擴張的同時,當然也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2.1課堂教學與法律實務脫節
在當前的教學關系中,學生普遍注重對實體性問題的學習,對于程序性知識點的掌握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遇到實踐中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是生搬硬套現成的理論,不能根據實踐的需要靈活對接和調整。
2.2課堂教學效果差
在傳統單一授課模式下,教師PPT講解法條和原理,學生被動接受講課內容。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不多。偶爾提問問題,又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師生間互動不暢通。學生的能動性和創新性很難被激發。
2.3案例教學的嘗試
面對法學教育的上述現實,有不少高校有針對性的采取了應對措施,以切實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法學素養和水平。比如,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舉辦法學案例教學研討會,針對如何有效的利用案例教學的方法,以提高案例在教與學過程中作用的發揮為中心進行討論;2012年,清華大學法學院舉辦中國知識產權案例教學研討會,隨后,清華大學法學院開設了案例教學法的選修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哈佛案例教學法的借鑒和參考
3.1教師與學生合理分工,積極合作
3.2學生考核方式
哈佛案例教學法的考核改變了傳統的以試卷分數決定成績等級的單一模式,強調多方考核、綜合評價。除了期末的理論考試或者課程論文以外,課堂發言的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50%。對于與案例相關這些問題,教師不會限定單一的、標準化的答案,只要是學生獨立思考而得出的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和結論,都會受到尊重。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強調的是學生獨立思考以后得出的智慧結晶,是創新性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3案例的選擇
哈佛大學案例教學所使用的材料是經常更新的教學案例。學生在校學習的兩年期間要學習幾百個的案例。哈佛的案例庫收藏了大量的可供教學使用的案例,而且為了跟上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案例庫里每年都大量更新,為案例庫帶來新鮮血液。
4.案例教學法在中國法學教學中的運用
4.1肯定并強化課堂講授法在法學課堂中作用的發揮
案例教學法無疑在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法律推理、法律邏輯等方面具有課堂講授所無法企及優勢。但案例教學法也有其本身的局限性,特別是中美兩國在法系、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的知識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點,我們更應該審時度勢的考量真正適合我國的教學模式。由此課堂講授法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在當前中國法學教育課堂中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2推進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措施
4.2.1明確案例教學法的適用范圍
中國的法學教育不能死板的照搬哈佛案例教學法的模式,也不是“一刀切”的規定一門課程中案例教學與課堂講授的固定百分比,而是應該立足當前法學教育的背景與現狀,在客觀分析每門課程特點、教師教學水平與課堂設計、學生的學術水平等條件的基礎上,由教師自主決定本門課程中那些部分需要適用案例教學法,適用什么樣的案例。
4.2.2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我們應該借鑒哈佛案例教學法的有益經驗,適時地放手讓學生成為案例教學的主體,讓他們做“案例教學課堂上的主人”。
4.2.3謹慎選擇案例
(1)司法實踐中收集案例
不少高校的法學教師在司法實踐中可以接觸到大量案例。比如,當前有很多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兼職擔任律師、仲裁員等社會職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作為授課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而對于不具備此等條件的教師來講,他們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深入實踐調查、與法院、律所等結對子,加強溝通交流與探討,或者是廣泛參與“雙千”計劃等,提高自身的法學實踐能力。
(2) 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雜志等媒體資料收集案例
越是具有新聞時效性的案件,越能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當教師選擇的案例是近期發生的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或者被網絡、雜志等媒體頻繁介紹的具有時代特征案件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往往會被極大的激發。而且對于這些案例,本身關注度極高,相關的觀點、論述、評論等自不必少,學生可以借此更加全方位的掌握所涉相關法律問題。
(3)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找和發現典型案例
4.2.4加強相關配套教學制度改革,鞏固案例教學效果
(1)改革課程評估方式。增加課堂表現與出勤率這兩項指標,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案例教學活動的熱情。
(2)高等院校應加強圖書館建設(包括網絡圖書館建設),為法學案例教學提供更豐富的可供參考的數據資料。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極具生命活力的教學方式,毋庸置疑的將對法學課程的教與學發揮建設性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利用該種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教與學互動環節的優勢地位,是每一位法學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雷煥貴,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學的比較[J].教育探索,2010(6).
[2]楊建新。美國哈佛商學院MBA的考試模式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9(9).
[3]劉勇,范倩。高等學校法學教學實施案例教學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10(3).
[4]張琳。論法學案例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J].教育與職業,2011(3).
教學設計案例范文 17
關鍵字:網頁設計 開發 案例教學法
近年來,隨著IT行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與成熟,《網頁設計與開發》課程已? 網站的發展帶來了專業人才的需求空間,也相應的提高了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要求。通過案例教學法,讓所教學生更加了解網頁設計的內容,同時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一、案例教學法概論
案例教學始于哈佛商學院,從十九世紀末開始至今,在法學、管理學等學科領域應用廣泛[1]。案例教學比較傳統型教學更加具有開放性和雙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案例教學法的主體不僅僅是教師,它更加注重教與學的結合,同時具有啟迪性,通過分析讓學生舉一反三靈活應用,從而讓學生學習到與未來職業接近的工作方式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由于案例教學法中采用的教學案例來自于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能力。
二、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原則
(一)符合課程特點的原則
網頁設計與開發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案例的選擇必須是與現實工作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工作的實質和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符合學生特點的原則
對于學生應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學習案例的同時,要不斷的啟迪學生,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只是融會貫通。
(三)符合課程體系特點的原則
《網頁設計與開發》是一門結合多種軟件制作工具的課程,其中包括: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Photoshop等,加上HTML技術以及有關的數據庫,可見學生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識點相當多,容易造成知識之間的干擾,不利于吸收知識,因此應該以Dreamweaver為主線,結合相關案例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各項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
三、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一)課程引導階段
此階段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演示一些經典的網頁案例來啟發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新浪網、淘寶網、百度等一些優秀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網站讓學生進行觀看。在演示的同時,讓學生思考例如商業網站和個人網站的不同與特點,綜合性網站和商業網站的不同于特點等等。同時講解站點的設計理念、標志的設計、色彩的應用、信息的組合、超鏈接的層次等等。在這個階段需要對網頁設計的知識點講解透徹,讓學生對于如何制作網頁與網站有清晰的條理,為學生制作網頁打下好的基礎。
(二)學習制作階段
例如在進行Dreamweaver教學時,可以講教學內容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在講到表格時,可以舉表格布局網頁的例子,在說到層時可以通過彈出菜單的例子來進行分析講解;在說到“行為”時,可以掩飾單機播放輔導能夠廣告漂浮欄的實例。在進行Photoshop教學時,可以將各大網站的LOGO截圖給學生進行觀看,讓學生了解網站LOGO的制作對網站的重要性,再引入PS教學。在進行Flash教學時,可以下載網上大量的素材,在制作蝴蝶花叢飛的動畫時,先播放一段蝴蝶翩翩起舞的影片,制作獵豹奔跑的動畫,可以讓學生在網上分別尋找獵豹和森林的背景圖片,通過素材的收集和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興趣,還可以制作出更加生動的動畫作品。
(三)綜合項目合作階段
通過一段時間的基本技能的學生后,讓學生分組完成網站的制作。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去學校附近聯系自己的客戶,客戶可以是物流公司、小商鋪、學校、企業等,為客戶制作一個小型的宣傳網站。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為我們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制作網站的整個流程;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在網站制作過程中能及時與客戶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為以后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打基礎。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通過在《網頁設計與開發》課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同時利用好實踐教學環節,可以有效的將理論教學與能力應用相結合,通過自己分析、制作、合作大多數學生都可以自己或者與團隊一起完成完整的網頁作品。不同的環節采用的不同案例,讓學生能夠學會主動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俗話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學生本身也很愿意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且在課后也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任務。希望通過更多的實踐與探討,給計算機教學帶來新的啟示。
參考文獻:
教學案例范文 18
關鍵詞:案例;教學;設計;組織
中圖分類號:C42文獻標識碼:A
《會計學》課程是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由于授課對象為非財會專業學生,我校的《會計學》課程定位為:主要介紹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使學生了解會計信息生成的基本過程,認識會計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作用,逐漸對會計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認識,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主動、有效地使用會計信息,或是為進一步學習后續課程和從事會計工作打下基礎。
《會計學》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普遍反映其內容繁雜、會計科目和賬戶多、學習難度大,尤其是所學知識不知如何運用。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運用所學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我們有必要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主角,教材為中心,學生忙著記筆記,被動接受各種理論”的授課方法,探索應用案例教學法,將經濟生活中企業的財務活動生動地呈現給學生。
一、《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即具體事例教學,是MBA授課的一種主要方式,其教學重點從學習知識轉向訓練技能,強調對學生能力的綜合培養,被廣泛應用于管理、營銷等課程當中,但是在會計學教學中并不普遍?!稌媽W》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是在《會計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設置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評價案例,解決案例中的各種問題,培養其實踐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案例教學,實現了教學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學生視野由課本轉向復雜的經濟世界,課堂由教師的獨角戲轉為師生的充分互動。
盡管這種教學方法還處在嘗試階段,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筆者于2008~200年第二學期,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07級進行了《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經過實踐,筆者認識到決定教學效果有兩項基本要素:選擇恰當的教學案例和充分設計組織課堂案例教學。
二、《會計學》課程教學案例設計
會計活動具有“規范性”和“藝術性”的特點,會計處理要符合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的規范,處理過程中又有賴于會計人員的素質和職業判斷。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握會計的這一特點,充分體現出科學、能力與技巧的結合。
(一)引入型會計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每個章節開始時設計引入型案例,引入新的內容。引入型案例可以設計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或情節,但又必須與所學內容相關。如,第一章總論中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教材中列出的是年代和每個階段會計的形式,文字相對枯燥。要在第一次課就抓住學生的心,案例的設計尤其重要。因此,筆者以“舊管新收幾妝鏡”的唐詩引入這個問題,刻板的內容立刻變得活潑。再如,開始介紹借貸記賬法時,先設計了大學生記流水賬的引入型案例,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來說明會計問題,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生動起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學生把握和理解新內容。
(二)分析型會計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比較確定的理論,可以向學生布置問題,安排學生分析并代表發言,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例如,講到發出存貨計價和制造費用分配的內容時,介紹了具體方法后,由學生討論其適用的企業類型以及對期末利潤的影響,最后教師以圖表做出總結。在學習了專業理論后,通過對此類案例的剖析,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存貨計價、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區別和具體操作,將所學會計知識熟練運用于實踐中,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討論型會計案例。當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學生掌握了相對完備的會計理論知識后,可以設計討論型會計案例。此類案例通常沒有唯一確定的結論,目的是培養學生多角度考慮問題,集思廣益,做出最佳決策。例如,不同的會計核算程序在憑證、賬簿和會計組織方面有什么區別,給出一個企業的實際業務案例,要求學生結組討論,確定最適合的會計核算程序。
(四)操作型會計案例。在教學中,結合各個章節的內容,都可以設計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包括相關業務的會計處理和一個完整會計周期的綜合案例。在期末結課前,還可以給出一個企業的基本情況介紹和業務資料,要求學生進行全部的日常處理、月末結賬和編制財務報告,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的組織
案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收集大量案例,并且篩選、修改和重新組織,使其適應授課要求和學生特點。在課堂上,學生成為主角,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主動學習和思考,積極參與互動;教師成為串起珍珠的絲線,設計案例、組織討論、把握課堂氣氛、進行點評,做出總結。
在《會計學》教學實踐中,筆者前期以理論講述為主,結合案例分析相關理論;后期增大案例的比重,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理論。前面各章知識點講授占到近50%,在最后兩章,財務會計報告和會計核算程序中,知識點講授所占比重不超過20%,以討論型和操作型案例為主,并適當引入引導型、分析型案例。
四、《會計學》課程教學效果檢查
傳統的《會計學》課程的期末考試主要以閉卷考試成績為主。這種考核方式實質是檢查學生是否記住了書本知識,但是無法考查學生運用書本知識的能力。為了得到高分,部分學生會在考前突擊背誦書上概念,對日常學習和靈活運用重視不足。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注重案例教學過程中加大考核力度,將分析、討論和實際操作的表現作為平時成績,并且在期末試卷中增加實際操作題目的比重,注重培養和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
引入了案例教學,2007級同學對《會計學》課程的學習產生了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經過對07級信管專業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23%的同學考試成績為優秀、26%為良好、35%為中等、16%為及格,及格率100%。
《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目前還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案例的設計和課堂教學的組織還在進一步探索中。筆者將繼續深入實踐,努力提升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實踐案例教學法,彌補現有教育手段的單調和不足。
(作者單位:1.河北大學研究生院;2.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維賓。對開發會計學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7.18.
[2]李連軍。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淺探[J].財會月刊(理論),2006.12.
案例教學 19
關鍵詞:案例 研究 討論 評價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引導學生圍繞案例進行研究、討論、評價,并借此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結合案例教學理論聯系實際,能使“枯燥無味”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有利于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產生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第二,深化理論教學,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課程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系,案例教學能在課堂教學中,使各種知識相互滲透,將已學的各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起到深化理論教學的作用,取得鞏固學生已學知識的效果。
第三,增加感性認識,訓練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理論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提高為理性認識。案例教學能夠運用每個實際資料,在研究分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洞察問題、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實際技能,并為理解所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案例教學雖然在我們的教學中已被廣泛采用,但在工作中經常發現,案例教學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選擇典型案例。案例的選擇和運用,應本著重要性和謹慎性原則,不能不加分析過多地使用案例,使課程的講解成了案例的羅列與堆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吃準吃透教材內容,深刻領會教學內容的實質,緊緊圍繞教學重點,搜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整理,去粗取精,從中選擇能夠準確表達教學內容的典型案例。
第二,歸納整理實例,科學設計教學案例。實例不完全等同于案例,案例不應該照抄照搬,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教學案例時,對實例從內容、結構、邏輯關系、語言文字、篇幅長短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使案例措辭得體,概括性強,問題明確,易于被學生接受。
第三,理清教學思路,適時準確地切入案例。找準實施案例教學的切入點,就是把所要運用的案例準確、適時地穿插在教學最需要使用案例的環節中,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程序和環節進行認真、科學、合理地設計和安排。理清教學思路,確定好教學步驟,將選擇好的案例放置在最佳環節去運用,使案例適時發揮應有的輔助教學作用。
教學案例范文 20
案例教學中重要的標志就是學生、教師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由于案例教學中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需要對自身及其他同學在案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做出評價,實現最佳學習效果的目的。教師只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與評價,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對自己及他人做出客觀的評價。
2實施案例教學提升英語教效果
案例教學,就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習者引人教育實踐的情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形式,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對話和積極研討等形式,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它不僅僅強調教師的“教,’(引導),更強調學生的“學”(研討),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有相當大程序的轉變。在交互性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應是中心,是交流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中心,由知識的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任務的組織者和完成任務的監督者。案例教學的基礎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
3案例教學課堂實施
3.1教學的準備
首先是教師的準備,涉及到教案、教學案例等的準備,由教師事先準備好案例并發給學生。優秀的案例應來源于實際,同時要具有典型性,案例選擇不要注意時間安排,所有教師都應該意識到制訂案例教學計劃及規劃好時間的重要性。接著是學生準備階段,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準備,搜索資料來提高服務課程學習。學生在案例教學前要做好學習準備,確保有足夠的時間研討,案例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按照所布置的思考題去分析,抓住案例的主要問題,找出案例中涉及到的重要細節,案例分析完成后學生要把分析變成有利于課堂陳述的形式,以便在交流過程中充分實施。
3.2課堂教學實施
教師在課前將案例資料發放給學生,由學生通過個人和學習小組研討案例,分析討論案例中呈現的現實情境,探索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然后決定最終的實施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以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實景模擬等形式參與全過程,同時在案例背景中學習和練習新的詞匯和語法,有機地將學習內容溝通技巧與英語語言的學習有機聯系起來。(1)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一般包括以下步驟:確定問題后分析案例的相關數據及其解決方案,形成備選選項、選擇決策標準、分析及評價備選選項、選擇最優選項、開展行動并執行計劃。(2)討論階段。討論主要分為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小組討論在班級中每個小組人數是相對固定的,小組成員人數過多就會影響合作;如果成員過少會降低小組討論的效果以及在完成研討工作上會出現缺少人手的問題。討論小組的組成最好是自愿形式,教師不應直接界人,或隨機安排也可,在小組討論期間,每位組員根據教師事先發的案例資料查找相關信息并形成個人觀點,在小組討論時把個人觀點及遇到的難題與其他組員分享,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后,形成小組意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觀點重復或相近,全班討論期限間每組可選擇一位同學生陳述自己組的觀點及遇到的問題。教師可把不同觀點寫投影到屏幕上便于同學討論與思考。同學針對不同的觀點及產生的問題進行辯論。在發言過程中,教師應記錄好學生在發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注意學生在發言過程中的情緒,在出現學生論題偏離教學主題時應及時引導學生回歸到教學主題上來。(3)歸納與總結。討論結束后,教師應把本次討論過程進行梳理,即從本次討論問題所涉及到的相關理論支撐知識及得出的結論,把學生發散見解、觀點集中起來,進行系統化、條理化,服務于教學的知識點做結構性的重點講解和歸納。在這階段教師應重點討論學生研討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提高案例教學的教學實施效果。(4)教學反饋。反饋的途徑可以利用調查的方法從學生中獲取,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求教師不斷的總結教學法經驗,做好每次課的教學總結,找出教學案例應用的優點和不足,為下一階段案例改進打下堅實的基礎。(幻評價。案例教學的評價可以很高效且公正的體現教師和學生在案例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在案例教學中,考試不再是唯一評價學生表現形式。我們對學生采取多元的評價方法。包括小組表現,對案例介紹陳述及簡短問題和論述題等。教師通過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可以更好的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存在不足,進而更有針對性改進,提升自己。
3.3開發案例教學素材集
案例教學法 21
一 案例教學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獲得那些固定的原則、規則。
第二,培養團隊精神,提高互相協作、互相配合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群體活動,大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正確看待別人及評價自己,樹立理解和包容的意志,心平氣和地與人合作,提高了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第三,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一般要求學生發表看法,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充分發揮了其主觀能動性。
二 選編案例
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搜集、選擇符合要求的典型案例。選用案例的第一步就是精選案例,案例的好壞優劣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實驗效果的優劣。在選擇教學案例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所選案例要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標,符合教學需要。教師選擇案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獲得或提高知識與技能,使案例分析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第二,案例要典型適用。一個好的案例不一定是適用的案例,只有適用的案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案例必須適合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超越學生的知識及能力范圍;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學到某些知識和技能。
第三,選用模擬現實和貼近社會實際的案例,營造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氛圍。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有的是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精心加工編寫出來的,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描述的是完全真實的情況,案例的某些情節雖然可以虛構但其本質內容必須依據客觀現實。
第四,案例敘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或實例,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情節及過程要交代清楚,尤其是企業所處的市場供求狀況、市場競爭環境,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決策技能巧妙地結合起來。
三 分析案例
1.討論案例,促進思維的擴建和創新
傳統教學中比較關注學生聚合思維的發展,結果忽視了發散思維的培養,最終限制了創造能力的形成。發散思維要求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組眼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的信息,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要加強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的訓練,對此可以經常引導學生多向思考,一題多問,一題多解。
2.分析交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提出大量思考性問題,培養質疑和批判精神,這是創造動機的具體表現。案例教學中所強調的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首先要求教師保留對問題的看法,讓學生在完全自由的時空里展開想象的翅膀,教師的任務在于耐心聆聽學生的發言,洞察他們思考的過程,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然后給予相應的質疑和引導,對得出的結論進行提煉概括。其次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學會質疑。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要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辨別。通過廣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層次和側面,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
3.評價方案
由教師進行總結或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論、評、議,讓學生嘗試總結辯論,進而明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哪些具有獨到之處,以及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改進的環節等。
四 案例教學的組織引導
1.明確教師的地位及轉換角色
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自學與互學,課堂活動主要是學生集體討論,教師由主導地位轉為輔助地位。教師是主持人,說明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原則、學習程序、規范操作方法,維持教學秩序,控制發言順序及學習進度,使學生集體討論圍繞主題進行,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也是總結者。對學生發言做必要總結、整理和歸類,這要求教師有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另外,教師也是啟發者。教師通過一個又一個提問,推動學生思考,將問題引向縱深,一步步朝著解決的方向發展。
2.遵循案例教學規律和原則
主要有四個方面:(1)閱讀案例,分析案例。由于課堂討論的時間有限,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將案例發給學生,同時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學生有較充裕的時間閱讀和思考。(2)小組討論,提出方案。教師事先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擬訂方案,作出決策,達成共識,為各組展開辯論做好準備。(3)陳述發言,辯論交流。在各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推選出一名代表就小組的觀點看法做小組發言,組內其他成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觀點。其他小組可發表自己的看法,以達到全班交流的目的,形成良好的案例教學氛圍。(4)歸納總結,優化方案。各小組陳述后,教師應進行歸納總結,對本班最后形成的方案進行概括;對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將真實處理情況及結果告訴學生,但要重點說明理由及依據。如果沒有答案可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最好不要用肯定的語言,以便更好地選擇并優化方案。
組織案例教學應遵循鼓勵為主、集體參與、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案例要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與本節所講授的內容密切相關,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發性等關鍵特征。
案例教學教案 22
關鍵詞:案例教學;環節;教師;學生
案例教學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哈佛教學法”、“個案法”)運用案例進行教學,使傳統的“以書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變為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以其突出的實踐性成功地解決了“兩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兩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鮮明體現。然而,“兩課”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其所承擔的使命是不相稱的,學生逃課、上課睡覺等現象相當普遍。因此,深化“兩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理論聯系實際是“兩課”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兩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引入案例教學能很好地使教學從現實生活的具體事例出發,把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拿到課堂上來,并讓學生親自參加討論和分析。這不僅符合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同時也為“兩課”理論聯系實際找到了契合點,使學生學會自覺地運用所學理論去認識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進行案例教學必須抓好以下五個環節。
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案例
這是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案例教學需要教師精心選擇案例,巧妙設計問題。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討論、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其成功運用的關鍵在于案例的選取,案例選得好,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案例教學法的實踐中,教師有責任去甄別、篩選課堂上所要討論的大量的教學資料,并從這些材料中提煉出典型的適合課堂討論和適合教學使用的案例內容。教學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一個高質量的案例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點:(1)案例必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即案例能代表某一種社會現象,代表一部分人的觀念和看法,具有同類案例的共性。(2)案例必須具有真實性。即案例要來源于社會現實生活,是一個真實的事件,最好是發生在大學生周圍的一些事情,這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盡量避免使用簡單的、空想式的案例。(3)案例必須具有針對性。這樣的案例可以幫助學生澄清一些是非界限,解決一些易使他們迷惑的問題。(4)案例必須具有生動性。即案例必須生動活潑,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以便開展深入的討論。(5)案例必須具有開放性。即學生可以從多視角、多層次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案例的結論在很多情況下是開放性的,這樣能夠引發學生在課下做更深刻的思考,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興趣和信心。
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這一環節對于案例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至關重要。高度的參與性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特征。案例教學的實質是開放、互動,強調學生的高度參與。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參與質量是案例教學法成敗的關鍵。學生的參與體現在課前對案例分析的準備、課堂上的積極討論以及課后的學結??梢姡咐虒W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課前準備時間。首先,教師應把選擇好的案例在課前印發給每一個學生,要求他們熟知案例的情節。其次,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教學內容,結合案例進行分析和思考,并歸納討論要點或發言提綱。再次,課前教師應與個別學生交換意見,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案例的觀點和看法,做到知己知彼,以便在課堂上
對學生進行指導。
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
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中心環節。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課堂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討論主要在學生中進行,但教師絕不是旁觀者,而是要積極引導,營造良好的課堂討論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首先,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發言,引導他們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廣開思路,不斷提出新的設想與思路,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做發散性的思考,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推理。開放式的討論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其次,教師應注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要輕易就某一問題下結論。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巧妙的提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議題進行討論,把討論引導到正確認識的軌道上。再次,要把學生從對案例本身的討論引導到對一般性問題的討論,從而把討論引向深入。此外,教師要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主持討論、辯論,維持課堂秩序,使案例教學有序進行。正如好的電視節目離不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一樣,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學課也離不開一個優秀的組織者。
及時對案例進行點評總結
這是案例教學的落腳點。這一環節不僅能使學生討論中暴露出的問題得到及時的修正,而且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兩課”基本理論的理解。首先,教師應當認真聽取學生的討論,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及時總結歸納學生爭論的重點、難點、疑點,然后點評總結要點。其次,在點評時重點分析點評學生爭論較大的問題。即使對一些社會敏感的問題教師也應認真分析,而不應避重就輕,更不能不予回答。再次,教師點評的過程要實現從案例到理論的飛躍。教師點評同樣應當從案例入手,但不能“就事論事”,而應從個別案例的點評,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落腳到“兩課”的基本理論上。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給予總結,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闡明案例分析討論中所運用的理論知識、討論的難點和重點、需要深入思考之處,并指出本次討論不足之處與成功之處。
積極答疑,推進學生課后的討論和研究
高職院校對“兩課”雖然十分重視,但安排的課時一般較少。而“兩課”的內容卻十分豐富,這就使得教師在點評總結時因受時間限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在一般案例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案例進行點評總結后,時間也就所剩無幾了,而此時可能還有許多學生對教師點評總結時所得出的結論存有疑慮。所以,教師應當允許并鼓勵學生在課后對有關內容進行質疑。教師應當積極答疑,并積極開展師生之間在平等、民主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把學生對“兩課”的學習引向深入。
教學案例 23
關鍵詞:新課程;乙醇;教學案例;實驗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361-02
一、教材內容分析
乙醇是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兩種常見有機物》第1課時,是繼烷烴、烯烴和芳香烴之后,向學生介紹的另一類典型的有機化合物。學好這一課,可以讓學生掌握在有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決定同一類物質的性質,進一步鞏固深化學生們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認識,這對以后學習更復雜衍生物如苯酚、乙醛、乙酸打下基礎。從乙醇開始要比烴類物質組成上復雜了,與人類生活及人體更加有密切的關系,本課時實驗內容較多,通過實驗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烴的基礎知識,在烴的衍生物中,從簡單的多了個氧原子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酒精開始,來學習烴的衍生物,降低了認識難度。在烴的內容學習過程中,學生已接觸過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的科學關系,在此節課上學生可繼續加以應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與鈉的反應、氧化反應。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揭示問題,討論釋疑,動手實驗,學習對比,推斷等科學探究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乙醇性質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物質的結構、性質之間關系的科學觀。
(2)通過學生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乙醇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難點:乙醇的結構。
五、教學方法
1、探究法、實驗法。
2、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酒駕視頻)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駕車納入刑法處罰范圍;它就是酒,其主要成分俗名酒精,學名乙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乙醇的相關知識:
【設問】想一想:關于乙醇你了解多少?
【學生討論】燃料:酒精燈加熱;飲料: 各種酒;醫用消毒劑:醫療上常用75%(體積分數)的酒精作消毒劑;有機溶劑:用于溶解樹脂,制造涂料等;化工原料:如制造乙酸等。
【活動探究】展示乙醇實物,引導學生觀察;并向裝有少量水的試管中加入適量乙醇,振蕩,觀察現象;讓學生歸納出乙醇的物理性質。(設計意圖:培養觀察、歸納及語言能力;同時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書】結構簡式:CH3CH2OH或C2H5OH
【展示模型】展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動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導學生分析乙醇分子結構;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們熟悉的原子團?學生分析得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氫原子被(―OH)取代;又可看成是水分子中氫原子被乙基取代。因此,乙醇既具有與有機物相似的性質,又具有與無機物相似的性質。
【板書】烴的衍生物: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引入新知】當烴分子上得氫原子被這些原子或原子團取代后,物質的性質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說,這些原子和原子團對烴的衍生物的性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板書】官能團: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團。
舉例:鹵素原子(―X)羥基(― OH)等都是官能團,烯烴中的碳碳雙鍵也是官能團。
【結論】乙醇的官能團為羥基(― OH),決定了乙醇的化學性質。
【板書】三、化學性質
【問題討論】取代基的影響:通過實驗乙醇與鈉反應要比水與鈉反應緩慢的多,說明烴基對羥基有影響,由于乙基對羥基中O??―H鍵極性減弱,使羥基相對于水難電離出H原子,所以乙醇羥基中氫原子不如水中的活潑,反應較慢。
【板書】1.與金屬鈉的反應: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H2
(乙醇鈉)
【問題交流】從乙醇的結構分析C、H、O原子形成的C―H、C―O、O―H鍵,可發生多種斷鍵組合,討論乙醇還可能有哪些性質,分組討論,組內派代表回答。(設計意圖:體會結構決定性質在有機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板書】2.氧化反應:①可燃性:
C2H5OH+ 3O2―點燃―2CO2+3H2O
現象:發出淡藍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熱
【生活實例】焊接銀器、銅器時,表面會生成發黑的氧化膜,工匠說:可以先把銅、銀在火上燒熱,馬上蘸一下酒精,銅銀會光亮如初!你知道么?
【學生實驗一】實驗3-3:向一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在刻度10左右)無水乙醇,將銅絲在酒精燈上燒熱至紅熱,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復多次。注意:觀察銅絲的顏色變化、小心聞燒杯中液體產生的氣味。并思考、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分析能力,體會探究樂趣。)
現象:光亮的銅絲在酒精燈上加熱由紅變黑,迅速插入到乙醇中,變回紅亮,同時聞到液體有刺激性氣味。
分析:2Cu + O2 = 2CuO (紅色變為黑色)
CH3CH2OH + CuO CH3CHO+Cu+H2O(黑色變為紅色)
案例教學教案范文 24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創新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8-0064-02
課堂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起著不同的作用。教師一定要主動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教學的死板與枯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本人在課程教學中,結合課程特點,采用了以創新思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法的涵義
案例教學法(CTM)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蘭德爾。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實施后,頗具績效。案例教學在我國推廣較晚,1990年后,我國國內教育界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指在學生掌握了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專業教師的規劃和指導下,根據本專業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現實中典型案例,組織學生研究、討論,對案例中的事實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學生對特定事件的現場進行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并運用有關專業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針對案例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它是一種教學方法,還是一種教學活動。運用案例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專業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縮短書本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激發與提升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有能力建立有效的知識結構。將學生系統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既學會了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又掌握了基本知識。簡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就是恰當運用案例作為教學傳播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集啟發式、參與式、民主式于一體的全新的教學方式,具有極高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在高等藥學教育中,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是教育的靈魂和目標,案例教學具有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作用,把學生鍛煉培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和實用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把書本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這種綜合教學模式全面貫徹了加強綜合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的特征
案例教學以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為特征,幫助學生對現實中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反芻的教學手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分析研究能力、解決現實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團隊合作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選擇的案例往往具有實際意義和一定的代表性,極具吸引力和啟發性等特點,并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所學基本理論和知識來分析、解決現實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思學結合,提高學習效果;有利于師生合作,搭建學生自主學習平臺、提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案例教學特性:質、深、準、廣、簡;案例教學的特點是注重實踐、強調師生交互,教學互長,全面激發教師與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梢愿爬椋翰恢貙﹀e,重在分析與決策能力;不重經驗,重在知識框架的應用;不重傳授,重在教師與學生互長。案例教學法的特色:
1.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在案例教學法中,課堂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只是起著課堂的組織、討論的引導作用。學生從中學到知識并運用與凝練、鍛煉才干。
2.重在討論過程,寓原理于討論之中。由學生們自己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
3.學以致用。該方法通過密切聯系社會實踐與案例,有利于學以致用,將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有極大的實用性,以培養應用型人才。
三、案例教學模式的實踐
我們將案例教學模式在制藥工程專業和藥物制劑專業的《藥理學》等學科教學中進行了實踐。通過案例教學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大大激發學生求知欲。這種教學法生動形象,還有利于深化理論學習。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評價的民主、科學,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在藥理學教學中,我們采用病案導學式教學,其重點是“精選病案——問題引導——自主學習——思考討論——評價精講”五個環節。教師精心選擇醫案,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包括各病證的基本治療方法、用藥選擇依據等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加以分析和解決;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查找資料,尋找答案,分組討論,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再評價精講,提煉本疾病治療用藥的知識點,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修正錯誤,肯定創新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病案合理用藥能力、訓練學生的臨床合理用藥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基本技能。病案導學式教學法,突破傳統的“以課本、教師為核心”教育思想,以病案用藥為主導,以問題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獲取知識,變教師單向傳授的被動模式為教師與學生雙向溝通、互相促進的積極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通過案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簡而言之,科學地精選案例教學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法的同時結合傳統經典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與此同時還能保留教學中知識全面、系統、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優勢;在教與學兩方面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同步提高,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為更有效培養高素質新型藥學人才開辟了一條新思路,對推進高校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案例教學法僅僅只是諸多教學法中的一種,因此我們既要優化課堂教學方法,還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并且根據專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側重,既有因材施教、還要因人施教,同時更要融合學科前沿發展信息靈活施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泰廙。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第六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呂立江。案例教學法在中醫推拿臨床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醫教育,2009,28(3):51-53.
[3]郭德紅。案例教學:歷史、本質和發展趨勢[J].高等理科教育,2008,(1):22-24.
教學案例 25
【關鍵詞】 教學案例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4-001-0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把握小說的三要素。
2. 品味表現主人公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
3. 審美欣賞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作用,領會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品味小說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1. 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起重要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課文內容。
2. 點撥法: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課時安排:
1. 課時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風順,有人在歡樂幸福中成長,也有人在孤獨艱辛中長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曹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孤獨的放鴨生活。
二、速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去放鴨。在無邊無際的蘆葦地里,生活的艱苦、精神上的寂寞,壓迫著他同時也錘煉著他的身心,在一場暴風雨后,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教師展示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默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對小說的故事情節進行了簡單的梳理。那么,通過剛才的速讀,?
請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杜小康成長過程的細節描寫,找一找,隨著故事情節,他的內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出發時:茫然,恐懼
到達蘆葦蕩時:害怕,膽怯
安頓之后:感到孤獨
時間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堅強。
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杜小康這樣人物形象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斷豐滿起來的。看著這張心理歷程發展圖,我們對題目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
解題:“孤獨之旅”既指主人公與父放鴨過程,又指他戰勝孤獨,歷經風雨的成長成熟心理歷程,可謂一語雙關。
四、品讀課文,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師:人物的塑造,不僅要通過故事情節的安排,還要通過一定的環境描寫。并談談? 另外,無邊無際的蘆葦蕩,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讓杜小康“害怕”“膽怯”?!疤J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蘆蕩愈幽深繁茂愈反襯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才愈為真切。當杜小康習慣了孤獨的生活,“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就不再“恐慌”了??謶种皇切睦淼恼凵洹?/p>
總結:蘆葦蕩渲染了氣氛,見證了人物心理變化的過程。
(2)鴨群:“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寫景狀物準確、細致,描寫周到入微?!岸判】德劦搅艘还渗喩砩系挠鸾q氣味。他把頭歪過去,幾乎把臉埋進了一只鴨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來,但并不是悲哀。他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想哭?!鄙倌甓判】祽饎俟陋殻m應了環境。并在維系著家庭生計系于一身的鴨群面臨滅頂之災時,不顧艱險疲憊,不惜受傷流血,找回了鴨群,顯示了一個小小男子漢的力量、毅力與責任感,他長大成熟、堅強了。他意識到了這一點,內心翻涌著波濤,這是喜悅的淚。“鴨們也長大了”一段,描寫生動、形象,映襯出主人公成長歷程,具有超出語言層面的隱喻意義。鴨群向蘆蕩行進,偶爾“朝著這片天空叫上幾聲”,烘托出杜小康無比寂寞的心情;
總結:鴨群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梢哉f鴨子是杜小康成長的映襯。
(3) 暴風雨:寫暴風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陰沉下來?!f支蘆葦被風撅斷的咔嚓聲”:寫景如在眼前,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將暴風雨的狂暴之勢表現得淋漓盡致。蘆蕩的暴風雨是極其可怕的,“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暴風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杜小康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
總結:暴風雨,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課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杜小康的成長旅程有著直接的關系。
五、結語
在我們的人生中,成長是永恒的主題。但愿我們的同學們都能譜出一首健康的成長歌,長成一棵堅強獨立的大樹。
六、布置作業
生活的磨礪,暴風雨的洗禮,讓杜小康長成了小小男子漢。今天,我們正經歷了課業多、壓力大的初三生活,請運用環境描寫的手法寫一段表現自己心理的小片段。
七、板書設計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堅強
鴨群
環境: 蘆蕩 人物 成長的廣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