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120xx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這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校本課程,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了保障。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在國家課程計劃的框架內進行以校為本的課程整體規劃與設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立足于本?,F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課程資源,努力把蘊藏于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努力發揮家長、社區、網絡、校外機構的作用,豐富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客觀科學、實事求是地開發校本課程并認真實施,在水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的基礎上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促進教師自身的不斷發展;構建有鮮明特色的課程結構與體系,提升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1、校本課程開發是我國基礎教育三級課程管理的重要內容,它是在多年實施活動課、選修課和興趣小組活動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課程開發策略,意思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一部分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為了使課程更加符合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實際需要同,從而提高課程的實效。
2、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一項具有持續性的專業活動,它需要有一種理性、民主、科學決策的過程。這一過程一般有4個主要步驟: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學校教育哲學、調查學生需求、分析學校資源、把握社區發展需要等等。
②確定方案(目標與計劃):包括確定校本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結構、科目、課程綱要。
③組織和實施:包括選擇安排知識或活動序列、班級規模、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事項。
④評價與改善:涉及教師、學生與課程方案三方面:評價內容與方式、結果處理、改進建議。
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委員會名單及工作職責
①委員會名單
主任:XXX
副主任:XXX
委員:XXXXXX
執行委員:XXX
②工作職責
(1)策劃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委員會成員負責講座研究學校校本課程的課程設置計劃、實施方案、規章制度、開發方向等。
(2)管理校本課程實施過程。委員會成員負責監督管理校本課程的教學過程,評估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落實校本課程委員會的決策、措施。
(3)對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的教學負全責。以身作則,直接參與校本課程的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帶動本部門(教研組)校本課程開發的不斷深入和優化。
(4)協調、組織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活動,了解和反饋校本課程教學中的各種信息,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
(5)執行委員負責操作校本課程管理的`具體事宜。
2、導師團名單及其工作職責
①導師團名單
曹衛東、范桂湘、李洪波、陳永興、汪輝、朱校松、陳志偉、陳利民、王洪軍、吳衛軍、仲崇文、盧振、樊君明、張麗艷
②工作職責
(1)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大膽實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做法、成效。
(2)積極參與校本課程教學,并在教學活動中發揮骨干作用,能將自己的教學經驗、體會在校內外推廣交流,通過實驗探索和理論總結,寫現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校本課程教學論文。
(3)參與校本課程遴選,課題審批,研究性學習指導,專題講座,學習成果評定等學術性活動。
(4)參加研究性學習的全程指導和管理,對學生研究必申報、開題報告、研究方案、中期報告、結題報告進行審批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活動、實驗、調查、采訪等環節進行具體指導。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撰寫、成果體現進行指導和學術評定。
三、校本課程的編寫與教學實施
學校在近幾年已成功開設了《大語文》、《大南之魂》、《愛您以心》、《池塘養魚》、《英美文化介紹》、《英語閱讀》、《英語書面表達》、《感受生活中的化學》、《走進社會中的化學》、《趣味數學》、《蘇州歷史名人》、《蘇州歷史名鎮》、《自然災害及防御》、《環境保護》、《園林綠化》、《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測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學校將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對已開設的校本課程進一步充實、提高和完善,同時根據學生的舉愛好、發展狀況和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部分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盡量讓學生多練、多動,給學生裝以盡可能多的時間及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校本課程的科目時,教師應新生學生的意愿,按各自選擇重新組班開展活動,并且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允許學生重新選擇課程項目,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發揮學生裝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人學生的能力、基礎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宿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校本課程每周2課時,以年級為單位按原班級組班,將選修的校本課程排入課表,每周安排兩次。上課地點包括原教室、各活動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操場等,由教務處世哲學統一編排并相對固定。
選修課程原則上由本年級的老師擔任,每門選修課程根據參與課程開發的情況和教育教學能力由學校確定一位負責人。
四、課程評價與改進
1、課程方案的評價
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由學校自主進行的,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及必要的專家指導,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在課程定位、學生學業負擔、教師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國家課程計劃以及相關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校本課程目標是否科學、合理、有效?課程結構和門類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學習方式的改變或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程評價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體現實用性、可行性、適切性、準確性等等,及時進行自我批評 ……此處隱藏11956個字……是“補天科技節”,六月份是“補天體育節”。這些節日活動的安排納入“選課走班”的內容,將整體占用半天的`時間搞活動。
三、時間設置
每周利用兩個半天實施:周三下午第二課全校實施具有區域地方特色的越劇課程,根據學生的已有層次選課;周三下午第三課全校實施年級和校級層面的興趣活動走班。周三下午第一課和周五下午三節課,分別實施閱讀、思維、美文和主題活動社團,這些社團均能做到年級內同時(或部分同時),將在該學科的范疇內,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實施走班教學。
四、實施過程
(一)全員參與走班課程的研發
每一位教師要樹立“我就是課程”意識。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專長,積極主動地輔導社團、研發課程。每位教師要無限相信卓越課程成就卓越教師,卓越教師研發卓越課程,積極倡導“學科+特色+人生導師”的創新思維,擁有屬于自己、影響學生生命成長課程。
一是開發學科課程。加強和完善原有項目工作室,組建新的項目攻堅團隊,發揮團隊效能,做到有計劃、有方案、有活動、有陣地、有保障、有成果。繼續完善越劇、車模、攝影、魔方、科幻畫課程,開始創編“五彩”石畫、十二生肖、戲曲、橡皮筋、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器樂、聲樂等特色課程。二是開發傳統課程。深度研發“補天文化”,開發升旗、入學、成長、畢業、集會等儀式課程,開發戲曲(藝術)、科技、體育、閱讀等節日課程。用豐富多樣的課程為“選課走班”奠定實施的基礎。
(二)高度重視走班教學的過程
1、召開全體教師動員會,號召全體教師結合自己的愛好特長,確定所欲開設的課程,報少年宮審核確定。
2、少年宮采用自主申報和學校派發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走班的具體項目,向相關年級的學生公示。全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愿報名,形成新的教學班級。
3、指導教師根據確定的項目研發課程,形成校本特色教材,組織教學。
4、學期末結合“學生慶典活動”開展走班教學的成果展示活動,評選優秀團隊和優秀個人。
五、基本規則
1、凡一經確定參加各組活動的學生,不得隨意缺曠和改變組別,學生出勤由輔導教師每天作好記載,及時與班主任聯系和反饋情況。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視走班選課活動,配合各輔導教師開展工作,敦促報名學生按時參加選修活動。
2、輔導時間為周三和周五下午,輔導教師必須按照規定時間和地點開展輔導工作,有事不能開展當日選修工作的,必須提前向領導小組報告,作好調課安排,通知好學生,否則將按曠課計算,若造成意外事故將承擔主要責任。
3、領導小組按每天課程時間到指定地點檢查。此項工作由學校統一組織開展,納入學校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通用10校本課程的評價更多地依靠學校進行自覺自律的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課程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健康順利運行。建立較為規范的自覺自律的內部評價與改進機制,是一所學校成功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評價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和“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它明確了學生、教師和課程自身是課程評價的價值主體。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形成?!?/p>
二、校本課程評價的內容
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
1、對課程的評價。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一是學生選擇的人數,二是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是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評價,四是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五是教師采取的授課方式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委員會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研究各應占多大的權重,最后把幾個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形成對課程開發者的最終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學分制。學分的給定應考慮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不同的學時給不同的分數;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后給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三個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學生參與學習的學時量的考核為主,過程與結果為輔,但最終的學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
三、對課程評價體系的評價
1、學校校本課程評價任務由課程實驗研究小組具體承擔。校長擔任課程改革組長,全面負責制定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2、學校校本課程的評價標準要分學科制訂,科學、合理、細致,具有教育和發展功能。精心設計符合李家小學實際的評價標準,注重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水平。
3、對校本課程教材內容的評價要以符合學校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為準繩,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學生發展的多元化、生動化。
4、校本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5、校本課程評價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研究校本課程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不斷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水平。
6、校本課程的評價要注重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校本課程不斷革新、不斷適應學校學生學習需求的機制。
三、校本課程評價的對象:
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對校本課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的評估。
評價內容分為“對校本課程開發的情境與目標定位的評價分析、對校本課程方案可行性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校本課程實施的效果進行分析評估?!蔽覀兯鶓玫脑u價是否科學、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評價。背景評價是最基本的評價,包括界定學校的背景,確認課程的服務對象并評估其需求,確認滿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診斷需求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判斷目標是否能響應已知的需求。背景評價旨在提供確定課程目標的依據。
2、輸入評價。這是對實現課程目標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條件所進行的評價,是對課程實施可行性的評估。它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各種方案的潛在成本;課程的優勢與劣勢;課程倫理問題;課程資源的可獲得性等問題。
3、過程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描述課程實施過程,從而確定或者預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有關活動是否按預定計劃得到實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等,從而為課程開發者提供修正課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評價。這一階段的評價主要是測量、解釋和判斷課程的成效。具體的做法是收集一些與結果有關的各種描述與判斷,把它們與前三個方面的評價聯系起來,對課程的價值與優點作出判斷與解釋。在斯塔弗比爾姆看來,成果評價仍然是質量控制的一種手段,而不只是最終的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