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個詞匯的復雜性。《新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朋友的定義多樣化,一是指了解有交情的人,二是戀愛對象,三則是一種尊重客氣的稱呼。顯然,這個概念含義廣泛,不僅限于交情深厚者。我們通常所說的朋友不分性別,是基于相互了解和交情,而非戀愛關系。第三種理解在當下日益流行。
有人主張家中依靠父母外出依靠朋友,這意味著積極擴大社交圈子。但筆者認為,并非越多越好,因為同樣能成就你的人,也可能敗壞你。這引發了關于為何要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問題。在過去,這種豪言壯語常見,但現今要求犧牲一切為了友情已不那么普遍,更難以實現。此外,即便是親密無間的友誼也需要理解與寬容,而不是一味期望他人盲目跟隨。
看似簡單的“朋友”一詞,其實蘊含深刻復雜之意。如果一個人沒有伴侶,那真是枉生;但即使有,也未必幸福,因為不同的友誼帶來不同的心境??鬃诱f:“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存在好友、良友和損友、惡友,每個人都應慎重對待這層關系。不宜輕易結識或過度追求“朋友”,因為人生的道路最終還是自己走出來。在賭上自己的未來于他人的能力上,我們往往表現得太幼稚且不負責任。
因此,對于這個名為“朋友”的概念,我們需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