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朋友交往的滋味,豐富而復雜。有的友情如同久遠的相逢,雖然偶爾會因為瑣事分道揚鑣,但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他們總是第一個浮現在心頭的人。還有一些人,或許不經常見面,但在你需要分享歡樂或憂愁的時候,他們便如同烤爐中散發著香氣的五谷雜糧,不離不棄。
例如,那些我們偶爾一起吃喝玩樂的朋友,有時候他們的無知和輕松似乎會讓人感到惱火。但當回想起那些醉酒后豪邁的話語,以及隨后的笑聲,我們又忍不住被感動。這讓我想起了一次深夜,我打電話給劉二哥,他迷迷糊糊地醒來,對我大罵:“你以為你是誰?深更半夜,你還要我陪你散步?”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患難之交的真諦。
有時,當我漫步于城市之中,看到霜花覆蓋的一切,就會想到唐朝夜空下的霜花,以及一個人靜坐小屋中等待遠方朋友到來的場景。我也曾讀過一篇文章,它提倡“高配”友情,即要為自己的精神世界做出努力,以免沉淪于庸俗和平庸。
因此,有一次,在酒桌上,我鄭重宣布,要各自獨立,這讓周胖子等人驚訝。他們以為是我身體不適,而我的話語顯得那樣嚴肅,以至于有人懷疑我可能有絕癥。我搖了搖頭說,“這不是問題,是我們的關系太庸俗了。”那晚宴席結束后,我們各自消失在燈火闌珊處,只留下周胖子回來擁抱我,眼里帶著哽咽。他說,“李哥,我們的交往真的就這樣結束嗎?”
從此,我開始尋找那些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群,如老宋,他以悲憫之心寫詩。我曾與他談論靈魂上的探索,那個深夜一直談到雞鳴聲響起,我才疲憊地休息。而這種探討,也是一種極其費力的過程,就像挖掘空氣稀薄礦井里的煤一樣,讓人慶幸能見到光明。
實際上,我也有幾位精神上的好友,我們稱呼彼此為靈魂鄰居,但生活中的隔閡卻讓我們只能隔著墻壁相望。大男人們通常堅強逆行,而軟弱者則表現得更加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其實更適合土生土長,更接近“接地氣”。
最近,一位自詡認識高端人的新朋友,最終因我的直言離開了。不過,上周的一個下午,當我向周胖子提出重新聚首時,他欣然同意。那天晚上,在烤魚店里,我們幾個老朋友再次團聚,再次體驗那種久別重逢的情感。盡管我們的關系無法潛入深水,卻也有它溫暖和舒坦的地方。“胖子,”我似乎有些喝醉地說,“你的存在很重要。”
周胖子的眼眶紅潤,他低聲回答:“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