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認為文學不僅僅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描繪,更是一種深刻地理解和解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莫言在他的創作中總是試圖去捕捉人生中的微小細節,把這些細節通過他獨特的筆觸提升到藝術層面上,讓它們具有更廣泛、更深遠的意義。這也是為什么莫言的小說能夠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它們所蘊含的是一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以及對歷史變遷的一種深思熟慮。
文學必須有其根系,要扎根于民族文化中。
莫言強調文學生必需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這一點體現在他作品中的大量使用民間故事、傳統習俗等元素。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文學作品更加真實、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心理和情感。在《紅高粱家族》這樣的巨著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如何運用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鮮明的事故線索,將中國古代農村生活的情景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揭示了社會階層之間復雜糾葛。
語言要像水一樣流動,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對于語言本身,莫言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好的語言應該像水一樣,無論是在哪個環境下都能順暢地流動,不被任何形式束縛。這種自由奔放的態度,使得他的文字充滿了生命力,在閱讀時仿佛能聽到江河川流的聲音,就如同自然界最原始最純凈的聲音。這種語言風格也讓他的小說能夠穿越時代空間,與現代讀者產生共鳴。
敘事需要跳躍性,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力。
在敘述技巧方面,莫 言提倡一種跳躍式敘事,這種方式既保持了敘述故事的手法,又不拘泥于線性結構,從而增添了一份驚喜,讓故事變得更加吸引人。在《蛾眉》的敘事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將不同的時間線交織在一起,一邊講述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一邊透露著背景下的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遷,這樣的敘事方式讓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回味,也不斷探索。
文學家應當勇敢面對現實,用寫作改變世界。
最后,對于作為文學家的責任感,莫言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勇敢面對現實,用寫作去改變世界。這不僅是一個呼吁,更是一個行動指南。正如他自己在很多場合表達過的一樣,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成為人們思考問題的一個窗口,也許通過這些文字,可以激發更多人的思考,為社會帶來一些積極變化。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但同時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下,每一位文學工作者都應肩負起這份責任,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和諧的人類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