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只怕鏡不明,不怕物來不能照。講求事變亦是照時事,但學者卻須先有個明的工夫。學者惟患此心未能明,不患事變不能盡。
于事事物上求至善,卻也是義外也。至善乃心之一本體,只是在‘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為然;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盡心知性知天’乃‘生知安行’事,“存心養性以待”則“學知利行”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則“困知勉行”矣。
夫萬事萬物理非吾心外也。
方丈地內種此大樹雨露滋、土脈力只滋養得此根四傍縱要種嘉谷上被遮覆下被盤結如何生長成?須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谷。不然任汝耕培只滋養得此根.
忽念要存天理即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凝聚猶道家所謂‘結圣胎’. 此天理念常存馴至美大圣神亦只從一念存養擴充耳.
9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賢教人知行正欲復那本體不是著恁的便罷故《大學》指真知與人看說如好色如惡臭見好色屬知識好色屬行為聞惡臭屬知識惡臭屬行為聞了后已自好了不好色時已自好了聞了后別立個去惡同鼻塞人雖見前但中并不曾聞得便亦不過甚惡就如稱某人孝某人弟必其已曾孝行弟又如痛寒饑必已自痛寒饑了方知痛寒饑分不得開?
10 義無定終窮盡吾與子言不可少有所得而遂止。此再言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堯舜在堯舜上善無盡;惡如桀紂然桀紂下惡無盡使桀紂未死壞字止乎?使善有限文王何以望道而未見?”
11 不善觀察亦便病痛.
12 圣人之心似鏡光一清,則隨感應,無語不照 未往形尚在 未照形先具若后世講欲如此 是以與圣學大背
13 心即理也 心外無理 心外無物 心外無事
14 性即為身 之體 天為性原 盡身即為究竟
15 篤信固或可但反求切今既不得于我 安可狃舊聞 不求當?
16 好色則一心好色 上貨則一心好貨 可以為主 一乎? 是逐物非主 也 主一專主一個天理問立志
17 學貴取入我。今既不得于我 安可居舊 論?
18 人正直 即道正 直失 正即人
19 天地雖廣 但有一念向善 存良 知皆可為圣賢
20 窮通夭壽命 在 我且不必動情
21 無善悪即本 體 有善有悪意 動 知善 惡 良 知 為 善 去 惡 格 物
22 你沒看花時 花與你同歸寂 你來看花 時 花顏色明白起來 知花不在你 外
23 如樹木 這誠孝 根許多條件枝葉 若先尋枝葉 后種根
24 心即 理 也 此純私欲 蔽 即 天里 無需添 一份 以 此 存 理 發 事 父 則 孝 發 事 君 則 忠 發 交友治民 則 信仁 只用功這心里去 人欲 存 理 上 用 功 才 是
25 有志 學士 外訓孔孟 他求()舍日月 明 而希螢火微 不亦謬乎?
26 為圣 在純 天 理 而非才力 故凡人才力愿學使純 然 能 為 圣 人
27 友相 下 得益 相 上 損害
28 破山中 賊 易 破內 賊 難 (www.lz13.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