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辭職及如何辭職的問題。好朋友的建議是,先找到下家,然后再辭職。大環境不好,朋友給出的這個建議可以說是真心為我著想,也是最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一條路。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首先本職工作非常忙,其次要用無數的謊言請假去面試,面對的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但我又是個,如果不全力以赴解決問題,就容易迷茫容易困惑容易心神不寧,更沒有辦法往前走的人。每次到這種選擇性的十字路口,我就很想有架時光機,讓時光機帶我到未來看看。一切可行不可行?哪種選擇最優?可這世上哪有什么時光機!人生充滿了偶然和未知,世事經不起假設,世上更沒有早知道這回事。
我們能做的,就像王小波在《青銅時代》說的:“永不妥協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所以,還不是靜下心來剖析剖析的好!以下幾個維度:
一次辭職≠ 一定終身
我發現我每次在選擇本身這件事上耗時太多,不敢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后果,而實際上,那就是歲月長河里大大小小的選擇中最普通的一次而已。而不是什么一定終身的事。當然,這不是說,可以隨隨便便地決定,而是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適當感性而為。
人品≠ 職品
雖然說試錯法是最愚蠢的事情,但是生命就是一個典型靠試錯法成功的事例。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即使企業也會采用小步快跑、不斷試錯和學習,以求適應變化并取得成功。而對于個人來說,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嘗試和探索,也是一種合理且必要的情境,無需自責或羞恥于頻繁變換工作崗位。
成功職業路≠成不辭職
關于職業生涯,我很多次想,如果當年我不辭職一直在第一家公司做,將會取得怎樣的成績。但有些人似乎一份工作做了七八年之久,卻并未因此獲得顯著提升或改善生活質量。我認為,沒有必要將自己活成別人的樣板,而應該追求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即使那意味著改變現狀或冒險一次。
找好下家≠ 不道德
過去,我認為利用工作時間或者找各種理由請假找好下家的行為是不道德和背叛同事友情。但現在看來,對于那些即將離開員工來說,有時候讓他們抽時間去外界世界看看,其實是一種考慮彼此利益雙方的情況下的明智決策。此舉既能夠幫助員工比較清楚自己的未來,又能夠讓企業通過觀察其表現了解是否值得挽留,或許還能促進兩者的溝通理解,從而避免無謂沖突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