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屬于一種凝縮了的文學藝術品類。在眾多的文學品類中,對聯與格律詩有著極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語言和有節(jié)奏的韻律集中地反映人們的生活而抒發(fā)情感。
對聯的特點 1
平仄相諧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1、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jié)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2、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內容相關
什么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jié)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對聯的特點 2
字數要相等
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但對聯中應盡量避免“異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上下聯同一個位置相對。不過,有些虛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杭州西湖葛嶺聯:
桃花流水之曲;
綠蔭芳草之間。
上下聯“之”字同位重復, 不過,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稱為“換位格”),如林森挽孫中山先生聯: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對聯的特點: 3
1、字數相等:字數多少無規(guī)定,但要求上下聯字數相同。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
2、詞性相同:詞性相同,位置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3、 結構相應:上下聯結構要相當: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而且結構類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對: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對聯的特點 4
結構相稱
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但在詞性相當的情況下,有些較為近似或較為特殊的句式結構,其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節(jié)奏相應
就是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需一致。
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 5
從內容上看,每一副對聯都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特殊情況例外,如明清時期開始出現的無情對。對聯上下聯的意義相同、相近、并互相補充、深化的,叫正對;上下聯意義相反、相對,內容上互相映襯、互相對照的,叫反對。
如董必武題南湖革命紀念館聯:
“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
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
這是正對,上下聯互相補充、深化,表現了南湖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影響,對革命的偉大貢獻。
再如有一副挽李大釗的對聯:
“為革命而奮斗,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憾;
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這是反對,把李大釗的為革命而“奮斗”與“犧牲”,與其它有的人的`在壓迫下“生活”與“呻吟”,兩相對比,歌頌了李大釗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從上下聯的關系看,大多數對聯的上下聯是并列的,這通常叫做“平對”。例如,何香凝挽廖仲愷:
“夫妻恩今世未全來世有;兒女債兩人同負一人完。”
此聯寫的是廖仲愷被反動派殺害以后,與妻子兒女永別。上聯是從妻子的角度寫的,下聯是從子女的角度寫的,是并列的兩個方面。
但也有上下聯是順承的,這叫做“串對”。例如,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有一聯: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此聯上下聯之間是順承關系,即下聯是上聯的繼續(xù)。當然,順承關系還包括條件與結果,先后連接,轉折連接等關系。
但是,在對聯中不能出現“合掌”,即上下兩聯事意重復。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這里,“宣尼”和“孔丘”是同一個人;“悲”和“涕”是同義,“獲麟”和“西狩”指的是同一件事。
字句凝練,整齊精嚴,聯語字數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詩及八言文句體為常見,內容涵蓋豐富,幾詩詞、格言、警句、諺語乃至皆可,典麗琳瑯,文采映耀,實為照人眼目、字字珠璣的篇章。因此,將書法與對聯融為一體,翰墨之中品味美文的詩情哲理,詞句之間賞觀佳書的風神韻致,誠然是人文藝術的完美體現。古往今來,書家樂以此酬應贈答,文人好將此雅懸齋壁,當是其書文雙美、藝趣相生的魅力,令人為之鐘情而歷久不衰。
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詞性相對 6
對聯要求上下聯對稱工整,字與字、詞與詞、句與句要求一一對仗。
對仗分寬對和工對,前者要求寬松,只要內容相聯即可;后者要求嚴格,既要內容上相承,又要詞性一一對應,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中、長聯則要求詞組對詞組,句子對句子,詞組與句子結構要求相同或相似。
例1:破千年舊俗
做一代新人
該聯依次為動詞、數量詞、形容詞、名詞,對仗工整,屬工對。
例2:綠柳吐絮
白楊飛花
該聯綠與白屬顏色類,柳與楊屬植物類,吐與飛均為及物動詞,絮與花屬植物類,也屬于工對。
例3: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此聯詞組之間上下對仗似乎較為勉強,但從整體上看,它仍是一副好對聯,所以從古至今,流傳很廣,它屬于寬對。
過年對聯經典對聯 7
上聯:福日九州共樂,下聯:新年四海同春
上聯:國貴安定團結,下聯:家宜勤儉節(jié)約
上聯:和睦聚財致富,下聯:忠厚多福永安
上聯:紅梅初綻花二,下聯:東方風來又一
上聯:虎躍龍驤鵬舉,下聯:花明柳暗春濃
上聯:華夏政通人杰,下聯:神州長治久安
上聯:歡歌笑語辭舊,下聯:爆竹花燈迎新
上聯:火樹銀花盛景,下聯:紅梅綠柳新春
上聯:家家恭喜致富,下聯:人人慶賀安康
上聯:欣子鼠為歲首,下聯:詠梅句帶香韻。
上聯:鼠年百業(yè)興旺,下聯:子歲五谷豐登。
上聯:鼠舞碧桃枝上,下聯:鶯歌綠柳花下。
上聯:鼠年春作首,下聯:六畜豬為先
上聯:鵲語紅梅放,下聯:鼠年喜氣濃
上聯:人歡為體健,下聯:鼠碩因年豐
上聯:鼠為生肖首,下聯:春乃歲時先
上聯:鼠至調新律,下聯:雞鳴早報春
上聯:欣有鼠須筆,下聯:喜題燕尾書
上聯:新妝鼠嫁女,下聯:美景艷迎春
上聯:子年春到戶,下聯:鼠歲喜臨門
上聯:子時春意鬧,下聯:鼠歲笑聲甜
上聯:子為地支首,下聯:鼠乃生肖先
上聯:子夜松濤勁,下聯:鼠年鵲語香
上聯:子夜鐘聲響,下聯:鼠年爆竹喧
上聯:黃山松鼠跳,下聯:子夜陽春來
上聯:黃鶯鳴翠柳,下聯:金鼠戀蒼松
上聯:鼠穎題春貼,下聯:鵲舌報福音
上聯:百年推甲子,下聯:福地在春申
上聯:碧野青蛙叫,下聯:黃山松鼠鳴
上聯:丙輝覘瑞應,下聯:子庶慶豐登
上聯:蒼松隨歲古,下聯:子鼠與年新
上聯:春潮傳喜訊,下聯:鼠歲報佳音
上聯:春風拂綠柳,下聯:靈鼠跳松青
上聯:春燕鳴暖樹,下聯:金鼠跳青松
上聯:豕去呈豐稔,下聯:鼠來報吉祥
上聯:豕去春無限,下聯:鼠來歲有余
上聯:玉鼠辭舊歲,下聯:金牛迎新春
對聯種類: 8
清朝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xù)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跡、格言、佳話、挽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挽、廨宇、學校、商業(yè)、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艷、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范圍來劃分的,但后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系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回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并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進一步發(fā)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講究對仗工整; 9
對聯的對仗除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外,還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句式相當,詞類相同,結構相應。
句式相當,指上聯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聯也必須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聯是二、四句式;則下聯也必須是二、四句式。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是二四句式,即
“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再如廣東新會縣杜源叱石山寫景的對聯,其一: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巖煙。”
是二三句式,即
“月暄——穿石水;風折——斷巖煙。”其二: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云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鳥語——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間絲竹;山云——籠樹色,天然——圖畫,何勞——筆下丹青。”
詞類相當,是指要使上下聯對應位置上的詞性相當,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語氣詞對語氣詞,迭詞對迭詞。如北京碧波寺聯:
“一庭芳草圍新綠;十畝藤花落古香。”
“一庭”對“十畝”是數量詞,“芳草”對“藤花”是偏正式名詞,“圍”對“落”是動詞,“新綠”對“古香”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濟南趵突泉聯:
“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云外,聽寫成山水清音。”
“畫閣”對“飛泉”是偏正式名詞,“鏡”對“云”是名詞,“中”對“外”是方位名詞,“看”對“聽”是表示動作的動詞,“幻作”對“寫成”是動詞,“神仙”對“山水”是名詞,“福地”對“清音”是偏正式名詞。
再如晚清年間,云南某地農民對地主豪紳憤慨時而作的一副春聯:
“咦,哪里放炮?哦,他們過年。”
“咦”對“哦”是象聲詞,“哪里”對“他們”是代詞,“放炮”對“過年”是動詞。
結構相應,是指構成對聯的詞語之間的關系應該相同,如上聯是主謂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主謂結構;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就應該對以動賓結構等。如辛棄疾紀念祠聯:
“力挽河山,浩氣貫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顆;
名垂宇宙,夕光沖牛斗,剩有悲壯詞千篇。”
其中,“力挽河山”與“ 名垂宇宙”都是主謂結構,并且其中的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 浩氣貫日月”和“ 夕光沖牛斗”也是主謂結構,并且謂語部分也是動賓結構;“ 空余英雄心一顆”和“剩有悲壯詞千篇。”是動賓結構,并且賓語部分又是補充式的結構。
又如山東泰山南天門聯:
“門辟九宵,仰步三天勝跡;階崇百級,俯臨千嶂奇觀。”
“門辟九宵”與“階崇百級”都是主謂結構,且謂語部分又是動賓結構“仰步三天勝跡”和“俯臨千嶂奇觀”都是動賓結構,并且賓語部分偏正結構,結構完全相同。
漢字諧音特點的對聯 10
上聯:檐下蜘蛛一腔絲意
下聯:庭前蚯蚓滿腹泥心
注釋:「絲」諧「私」。
「泥」諧「疑」,方言讀音。
上聯:因荷而得藕
下聯:有杏不須梅
注釋:荷「何」,藕「偶」。
杏「幸」,梅「媒」。
上聯:昨夜敲棋尋子路
下聯:今朝對鏡見顏回
注釋: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為「棋子的路數」。
顏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顏的真容」。
上聯:孔子生于舟末
下聯:光舞起自漢中
注釋:舟「周」。
舞「武」。
上聯:和尚挑水兩膀盡是汗淋
下聯:尼姑栽秧雙手按插布陣
注釋:「按插」諧「按察」,「布陣」諧「布政」。
「盡是」諧「進士」,「汗淋」諧「翰林」。
上聯:兩船并行櫓速不如帆快
下聯: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
注釋:「櫓速」諧「魯肅」,「帆快」諧「樊噲」。
「笛清」諧「狄青」,「簫和」諧「蕭何」。
上聯:塔內點燈 層層孔明諸角(葛)亮
下聯:池中栽藕 節(jié)節(jié)太白理長根(庚)
注釋:諸葛亮字孔明。
李太白字長庚。
上聯:泥肥禾尚瘦
下聯:晷短夜差長
注釋:「晷」音鬼。上聯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聯的意思 是:太陽在天上的時間越來越短(所謂晷短,此乃夏至後發(fā)生的自然現象),日夜的時差越來越長。若以諧音讀此聯,則變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長
上聯:師姑田里挑禾上
下聯:美女堂前抱繡裁
注釋:上聯為祝枝山所出,下聯為沈石田所對。「禾上」諧音「和尚」, 「繡裁」諧音「秀才」。
上聯: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撲簏
下聯:野老賣菱將擔倒,傾菱空籠
注釋:此聯之妙,在于末四字既關含義,又是象聲。
上聯:賈島醉來非假倒
下聯:劉伶飲盡不留零
注釋:明代唐伯虎與張靈,飲酒整日,俱醉,遂對此聯。酒喝得一干二凈, 人也真?zhèn)€倒也倒也。賈島、劉伶,俱為善飲者。此聯好做酒店招牌。
上聯:細羽家禽磚下死
下聯:粗毛野獸石先生
注釋:檢舉風墜鵲巢,二三子連柯及地;
雨打猿穴,眾諸猴戴露朝天。
此為上聯的又一面目,惟以“諸猴”諧“諸侯”與上聯反
對聯的特點如下: 11
詞性相同:詞性相同,位置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大詞類,即實詞和虛詞。前者包括:名詞(含方位詞)、動詞、形容詞(含顏色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后者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六類。詞性相當指上下聯同一位置的詞或詞組應具有相同或相近詞性。首先是"實對實,虛對虛"規(guī)則,這是一 某些情況下只需遵循這一點即可。其次詞類對應規(guī)則,即上述12類詞各自對應。大多數情況下應遵循此規(guī)則。再次是義類對應規(guī)則,義類對應,指將漢字中所表達的同一類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對仗。
平仄相對:平仄要和諧、相對,尤其是上下聯的尾字,平仄要交錯,傳統習慣是“仄起平收”,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普通話的平仄歸類,簡言之,陰平、陽? 古四聲中,平聲為平,上、去、?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jié)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guī)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jié)奏
字數相等:字數多少無規(guī)定,但要求上下聯字數相同。上下聯的字數同時可長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長可達數百字。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疊字與重字是對聯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只是在重疊時要注意上下聯相一致。上聯字數等于下聯字數。長聯中上下聯各分句字數分別相等。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如民國時某人諷袁世凱一聯: “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上聯‘袁世凱’三個字和下聯‘中國人民’四個字是"對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
結構相應:上下聯結構要相當:即組成上聯的各個詞組分別是幾個字,下聯的對應詞組也必須分別是幾個字。而且結構類型要基本保持一致。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或者說其詞組和句式之結構)應當盡可能相同,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并列結構對并列結構,等等。
拓展閱讀
生意的對聯
財源茂盛
生意興隆
昌明德載
價實貨真
豐財阜貨
裕國富民
福高德載
源遠流長
公平事業(yè)
利益文章
匯川納海
聚福生財
貨源恒足
生意長春
琳瑯滿目
買賣稱心
門迎喜氣
店滿春風
任挑任選
無假無欺
十分春意
滿店熱情
四方來寶
八路進財
文明待客
禮貌經商
盈余得利
豐富多財
富自勤中得
譽從信里來
厚生資利用
和眾兆豐財
貨好人常美
心公客必來
集貿財源茂
市場生意長
經商誠作本
待客暖如春
開業(yè)逢盛世
發(fā)財在今朝
商標昭信用
服務競文明
信譽通交易
公平作往來
對聯五忌: 12
什么是對聯?就是既“對”又“聯”。上面說到的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同、節(jié)奏相應和平仄相諧都是“對”,還差一個“聯”。“聯”就是要內容相關。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如果上下聯各寫一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則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對聯,甚至不能算作對聯。
名稱的特殊稱謂 13
對聯的上句(長聯不止一句)叫上聯,又叫出句;下句叫下聯,又叫對句。
對聯的概念: 14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上下相聯,獨立存在 15
這是對聯區(qū)別于一般對偶句和詩聯最重要的特點。
例9: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傳誦至今的唐詩,四句才能表現一種哲理,若把一、二句或三、四句抽出來,分別成為兩副對聯,三、四句仍能表達一種思想、一種意境,一、二句就不行。嚴格說來,它不能算作對聯,因為它不能獨立存在,不具備對聯的實用性,所以對聯在形式上分上、下兩部分,但在內容上要求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上、下聯既要工整相對,又要密切相聯,常要求同類相對,如人對人、物對物、事對事等。
例10: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鐵無辜鑄佞臣
―――杭州岳墳聯
是內容相關: 16
平仄相諧包括兩個方面: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jié)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
講究平仄 17
對聯的平仄,與舊體詩律詩的頷聯頸聯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強調平仄,是為了使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有音律和諧美。對聯的`平仄要求平對仄,仄對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論”(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處于單數位置的字可以放寬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處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雙數位置的字必須嚴格按平仄要求)。所謂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聲,“仄”指的是上聲、去聲和入聲。現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話的讀音來分的,一、二聲(即陰平和陽平)為平聲,三、四聲(即上聲和去聲)為仄聲。如魯迅先生寫的: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此聯的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向楚所撰四川眉山三蘇祠聯: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勝跡古祠堂。”
此聯的平仄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貴州黃果樹瀑布觀瀑亭懸一聯:
“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
此聯的平仄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聯中標“可”字處者,表示不合平仄對應的規(guī)律,但是根據“一三五不論”的原則,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許的。
對聯講究平仄,讀起來音韻鏗鏘,有節(jié)奏感,富有音樂美。
要講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聯詞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會破壞平仄相對的規(guī)則。例如有一副舊社會戲樓對聯:
“少唱點雪月風花免得心猿意馬;
多演些忠孝仁義挽回世道人心。”
“唱點”的“點”和“演些”的“些”意思相同,但不能同字,如同字,就不能對仗了。
但是,根據辭不害意的原則,為了表達的需要,同字在特殊情況下不得已也允許出現,也會被人接受。這當然影響平仄了,但這就已經屬于寬對一類了。寬對對于平仄和對仗的要求不是很嚴的。如明代戶部右侍郎張津任南安知府時,為海寧縣譙樓撰一聯提倡廉政:
“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
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其中就出現了二字、四字、八字三個位置上的同字,但是,由于此聯內容意義深刻,人們就不在乎它的平仄不合規(guī)律了。
再如周恩來挽蔡元培聯:
“從排滿到抗日戰(zhàn)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此聯中的第一、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等七處出現了同字。但是,此聯把蔡元培先生一生中的偉大貢獻作了高度的概括,內容精煉,人們也就不會去計較它的平仄是否合規(guī)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