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3)班 張圣坤家長
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晴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家校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這點就要善于與老師溝通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里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與班主任多多溝通,多交流,向老師多學習好的教育經驗,與老師一起查找自己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
家長們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各方面的表現,也要告訴老師孩子在家的情況,當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情,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揚他,贊賞他;如果學生做了錯的事情,家校可以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有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來共同完成。家校教育怎樣才能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讓我們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為孩子的生命健康成長提供有效的正能量,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傳遞正能量。孩子是復印件,父母就是原件,在孩子面前樹立好的形象,養成好的習慣,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父母的生活工作都離不開手機電腦,但回到家中我們應該放下手機離開電腦,陪同孩子一起閱讀或者練字,或者帶孩子到室外走進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
另外我們還要多去溝通,正確看待孩子。俗話說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于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并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么偏見。如果我們家長和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是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舊猶如建設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