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媽媽再愛我一次》,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一影。記得第一次看還 是在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隨著時光留下的痕跡,同樣的故事也會領略到一樣的情愫。
如果說那個時候看到感受的是母愛的偉大,那么這一次,我看到的感受到更多的是對一愛一的感恩,領悟到自強不息的生活著才應該是回報愛,傳遞愛的最佳方式。
電影女主人公在現實的差距中遭受唾棄后,沒有一蹶不振,沒有放棄,為了一個新的希望—兒子的未來,努力的工作。將所有的一愛一寄托在小強的身上,只為了小強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和彌補缺少的父愛。那一種愛是那么的直白又是那么的細膩。在媽媽的呵護下,小強漸漸長大懂事,也學會用自己的方式愛護自己最愛的媽媽。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唱出他的心聲,是愛的體現,也是愛的呼喚。
母子二人在充滿愛的小小世界里簡單幸福快樂地生活,只是,幸福總是短暫的,上天會給人不斷的磨礪。小強的爸爸出現在了他們的生活中,為的卻不是彌補對母子的虧欠,帶來只是更大的傷痛。盲目的順從自己母親自私的想法讓他顯得更加懦弱。相反,女主人公為了小強在更好的環境下成長,成全了那對母子的自私,選擇離開,獨自一人默默地承受了所有思念之痛。
同樣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女主人公和小強的奶奶卻做了完全不同的決定。一個大愛無私,一個卻自私自利。相應地,同樣是為了不辜負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小強和他爸爸也是做出了不同的舉動,一個自強不息地生活,一個卻只有懦弱和物理的后悔。一個自強不息,憑借實力對社會的關愛,一個懊悔不已,剩下的只有無力的懺悔。愛又是美麗的考驗,最終故事有個完美的結局。小強找到了媽媽……
愛應該是有生命的,她會在我們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延續著她對生命的執著。種下愛的種子,最終會收到愛的果實,等待期間會經歷風風雨雨,因為這是愛的考驗。
大愛背后隱藏的學問恐怕不是只言片語可以比擬的。有句話這樣說,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需要先學會尊重別人。那么,相應的,要想得到別人的愛是否也應該想試著去愛別人呢?
想得到更多,就請先付出吧。在人生的這條旅程中,要學的還 有很多,只要相信一切都是浮云,那一切就真的是浮云。最珍貴的只有努力過程中的自己清楚。只有不斷努力,自強不息,才不會有所怯懦,才不會剩下的只有無力的懺悔。自強不息,百折不撓,久而久之才會具備愛人的能力,愛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遞和傳承。
【第2篇】
題前話:
如果你愛你的媽媽,你還 懷這對媽媽的一份愛,請你看看這部電影
我是流著淚看完這部電影的!
盡管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部很煽情的電影,而且故事情節安排也是比較缺乏新意,但是看著看著眼淚就來了,就像電影中小強說的那樣“我也不想哭,但眼淚就自己流下來了”。這確實是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尤其是小強的哭聲可以說是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拉響了人們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臺灣 制片富祥公司于1988年攝制的低成本倫理悲劇片,整部影片就是以一對母子的分離與重聚為線索,并由此產生了許多感人的場景,我以為小孩子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年少而懂事的話語讓人無法抗拒對他的憐愛,由此產生對其母子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這不是一部滿足現在人們對官能刺激的要求的影片,因而在拍攝技術和色彩的運用上都與一般的動作武打或偵破片相比有更大的自由。影片從開始就是黑夜,這部影片以黑色為背景,似乎籠罩這一層悲哀的情緒,尤其在小強發燒的那個情節,秋霞在黑夜中三步一拜地到王爺廟求神靈保佑,其中的漫漫無邊的黑,不止增加了女主人公行動的難度,更是對其中悲劇情緒的渲染,而且,這似乎也在暗示著女主人公的命運,她從一開始降臨這個世界,就注定了自己一個人在這漫漫黑夜中掙扎,而維持她繼續抗爭的是那種對生命和愛的虔誠的心!
影片最后的小強以一首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醒了媽媽塵封多年的記憶,最終母子團聚,這個情節的設置應該是為了給觀眾一個心靈上的慰藉,滿足觀眾事實上應該說是有點理想化的,但也可以化為觀眾的另一種感動。
整個影片最大的成功可以說是成功地捕捉了觀眾的心理特點,在當時的臺灣,基本還 處于農業社會,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所擁有的家庭倫理觀念,仍然普遍存在於廣大人民心中。因而人民很容易理解其中的悲劇并產生同情心,而臺灣人民在50、60年代時候的一些思想、觀念和看法,正好套上當前的大部份大陸人民心中。這也正是這部影片在進入大陸后能夠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在語言的應用方面,開始的時候有很多用的是當地的方言,因為我是閩南人,所以聽起來特有親切感,那個秋霞的阿姨也儼然就是我鄰居的一位老婆婆。所以也喚一起我記憶中的一些東西,現在常年在外,有些故鄉的味道總能喚一起對兒時的回憶。但到小強說話時基本上都講的是國語,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臺灣國語教育的普及。還 有那個“王爺廟”,我總覺得和我故鄉的簡直一樣,這也進一步證明了閩臺文化的同出一源。
最后,在觀賞這樣一部人性化、生活化、通俗化的倫理悲劇時,感情可以得到自然的宣泄。流下一點眼淚,可以洗滌一下自己的心靈,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與升華。并且對小孩子及其有教育意義。我想這就是這部影片最重要的價值之一。
【第3篇】
以前小時候反復唱著的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現在一聽到仿佛就會忍不住流淚,想起這部電影的感人劇情。
精神病院的醫生林志強留學歸國,正要展開精神病院的業務,偶然發現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蹤18年的母親黃秋霞!原來當年其母秋霞與父國榮相戀,由于種種秋霞身世的原因,林母拆散了他們,趕走了秋霞。已經懷孕的秋霞乃到家鄉投靠姨母,并在生下小強后獨力撫養,秋霞省吃儉用就為小強買玩具,要小強開心的成長,一次小強生病,很有可能變成殘疾人!秋霞按當地傳統三步一叩頭到廟里,祈求王爺公救救小強,而她已經頭破血流,母親為了孩子可以拋棄自己的性命,不惜一切代價,母子二人感情深厚。仿佛誰都不能將他們分開……
數年后,國榮之妻娟娟經證實不能生育,林家父母為了延續香火,用盡辦法要志強離開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秋霞內心十分痛苦,但為了小強的未來和前途,終于答應。但年幼的小強因強烈思念母親而無法過平靜生活,經常偷偷回到鄉下找母親。母子抱頭痛哭,但秋霞忍痛割愛嚴厲教育小強不要讓大人擔心,不要小強跑回來見她!由此可見一位母親的偉大和崇高!
一次風雨之夜,志強躲在廟外避雨,秋霞等人遍尋不著,翌晨找到時,小強已奄奄一息昏迷不醒。國榮將小強抱走去了醫院,秋霞大為激動,失足跌下樓梯精神崩潰成為瘋婦。18年后,志強終于在精神病院找到他心愛的母親,并輕輕唱起以前他們母子共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重新喚醒母親塵封的記憶。
結局是美好的,這同時映射出一個問題,不管當時的人們多在乎地位和身世的重要,母子之間的感人力量永遠是隔不斷的,小強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催人淚下,輕輕撥動著人類心靈中最柔軟的心弦,再堅強的人,也不會面不改色的,電影的開端部分還能忍住,但隨著劇情的深入和演員們的傾情演繹,怎么都控制不了,我才發現,電影院說的請帶十條手帕不是瞎吹的。
這部電影不是純粹的掉觀眾眼淚的,而是一個有意義的教育片,小孩看過,一定會更愛自己的媽媽,體會到媽媽的良苦用心,所以我很推薦大家能看一遍,雖是一個臺灣老電影,但是卻絕對感人,看過你一定會說:
my great mother, i lov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