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產業工人,在生產一線工作,工種是鍋爐工。說起燒鍋爐,人們想到的總是干活苦和累,環境臟亂差。放在以前,確實如此,無半點虛言。
1992年3月,我剛工作時,鍋爐是以煤為燃料。我除了在崗位上操作鍋爐外,還要做人力拉煤、出煤渣、鉤爐火的體力活。當時煤場與鍋爐有百余米距離,路途還有一個小上坡,一天6噸多的煤量消耗及大量的煤渣運出,全靠體力去完成。有時遇到煤質差,供熱不上來,要加大燃燒量,我就快速打開爐門,用3米多長的鐵鉤進行人工鉤爐火。面對爐膛內上千度的高溫輻射,特別在夏天時,本來鍋爐房內溫度就高,鉤火一會兒就讓你汗流浹背、酷熱難當……
當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上班忙得跟“打仗”一樣激烈。平常從我的一雙手上,就能清晰地看到一排“鈕扣式”微微凸起而泛黃的老繭,足以證明工作的繁重,干的是體力活。那時,我每次下班后,都感到身心疲憊,內心也是苦不堪言……
由于煤的燃燒,致使整個工作環境受煤塵污染,崗位現場都是灰蒙蒙的。在操作中的我,每個班下來,除下戴著的白色沙布口罩時,能清晰地看到口罩里面鼻翼呼吸處留下兩個沾滿細小灰塵的“黑洞”痕跡。
那時,我操作的鍋爐設備,大多數仍是“半自動化”,控制仍要靠手動頻繁去操作,這樣,就存在著數據的偏差及不安全性。會導致用熱車間工藝數據波動大,對產品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我經常挨領導批評。那時我上班,總感覺精神上有一根弦繃得緊緊的,工作壓力挺大的。
想想那些年,我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吸過多少灰,操了多少心,真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2010年,單位對鍋爐實施了自動化改造,崗位上的技術操作實現“自動控制系統”、“自控聯鎖系統”等等。通過對PID儀表上的參數設置,即可操控鍋爐正常運轉,這項革新的技術實施后,我操作鍋爐設備就方便多了。
然而,唯一的缺陷是燃煤的使用,成為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2012年2月,單位決定走綠色循環經濟路,鍋爐全面實施“煤改氣”(燃煤改成焦爐煤氣作燃料),燃煤時代正式結束,而靠人力工作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這對于我們鍋爐工來說,是一次革命性的轉折。從此以后,崗位上的我,再也不用做人力拉煤、出煤渣、鉤爐火等繁重體力活了。由于不再使用燃煤,杜絕了粉塵污染源頭,工作現場環境整潔、干凈,令人耳目一新。
當年3月,崗位上又進行了設備改造,鍋爐原有的燃燒裝置,改造成先進的“新型燃燒器”。鍋爐操作系統,已是科技含量高的“觸摸式顯示屏”,只要用手指輕松觸摸顯示屏,即可完成對鍋爐所有技術參數的調整設置,且目視化操作,真是方便、快捷、安全。我當時想:科技的力量太神奇了,不愧為第一生產力。
去年8月份,我的崗位操作
系統再次進行升級改造,現場
的多臺鍋爐實行了遠程DCS
控制,崗位也隨之移到100多米處的中控室內。我在中控室
內操控電腦,只要點點鼠標、動
動鍵盤,即刻輕松地完成對現場多臺鍋爐所有工藝參數的監
控與調整,崗位操作具備了自
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真是史無前例的大變革。
巨大變化。我身邊的變化,是
祖國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一
個縮影。這樣的變化,每天還
在發生著。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