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臺的落地大窗望出去,冬日的天空一派灰蒙,遠遠近近的樓群組成鋼筋水泥的森林,在城市中冰冷的矗立。樹木已褪盡華枝繁葉,舉著光禿的枝干呆立沉默,冬天的蕭瑟讓人的目光難覓生趣。
不過,低頭的瞬間,在樓下小區不大的花壇里,我望見了那兩株樹,它們枝葉繁茂,沒有任何凋落的跡象,雖然葉片呈蒼翠的老綠,卻給四周衰敗的景象增添了一團生機。
那是兩株女貞樹。其實我早已關注到它們,四季輪回、暑往寒來,它們始終以一身青翠面對歲序更迭。其他的樹木葉子綠了,它們夾雜其中,婆娑有姿;其他的樹葉凋零了,它們依然故我,青翠挺拔,大有“世事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做派。
說實話,乍聽到“女貞”的樹名時,內心不禁一顫,它讓人腦中即刻浮現出一個詞——貞節烈女。這樹怎么會叫“女貞”呢?那么多的花樹,紫薇啊、玉蘭啊、丁香啊,均透著溫婉秀雅之氣,搖曳著女兒情態。而女貞樹也會開花啊,我曾在夏天見到過它的花朵,細白的小花,密密匝匝的一束,散發淡淡的芳香,可這名字卻透著巾幗氣勢,是堅貞癡情的絕世女子,或是不讓須眉的圣女貞德,是想做樹中烈女啊。
這讓人有些震撼了。它們的確不同于其他樹木,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就這么青翠著,似乎永遠也不會老去,也永遠保持著青春的姿態。這是它們名稱的寓意吧,或者就是它們剛烈性格的寫照。
偶然地,在《本草綱目》中得知了“女貞”樹名的由來:“此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貞女狀之。”是啊,無論春夏秋冬、不管日暖風寒,女貞都以它青翠的生命,呈現給世界不變的容顏。它們是在一心一意等待自己的情郎嗎?情郎不歸,她們便不肯老去;抑或是懷揣青春的美夢,任時光流轉、紅塵拂面,她們始終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不愿醒來。
古人對女貞一直稱賞有加,晉人蘇彥在《女貞頌》中云:“女貞之樹,一名冬生,負霜蔥翠,振柯凌風。”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馬因喜愛此樹,曾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門前遍植女貞樹,使女貞成為城中一景。清人沈濤的《瑟榭叢談》中也贊其“女貞凌嚴冬,艷不數桃李”。其實女貞并不愿與桃李爭艷,做某個季節的主角,她只想碧葉婆娑、衣袂善舞,去做一世的青衣。
也曾疑惑,如此青春不老的女貞,她們不覺得生命負累嗎?嚴冬來襲,她們不覺得寒冷嗎?每日進出小區,我都會在女貞樹前駐足片刻,觀察樹身的變化,想噓寒問暖一番,可是發現她們根本不需要啊!呈現在我眼前的,始終是青翠堅挺的葉片和能量飽滿的精氣神。
大多數樹木都遵循著春夏抽芽長葉、秋冬枯萎凋零的自然法則,在四季輪回中按部就班的延續著生命,像女貞這樣非要與季節抗衡的畢竟少數。在秋風中堅守的是她們,在冰雪中掙扎的是她們,真讓人心疼啊!有時想跑過去告訴她們:生命就是一場生死輪回,何必難為自己呢。
那日讀《列女傳》,雖展示的是古代女性的風采,卻讀出滿篇的倫理道德。女性既要賢德守禮、又要聰穎智慧;既要忠義曉理、又要堅貞不二,難怪封建君王要以此書作為衡量女性的準則。生而為女人真是難啊,天生被禮教桎梏、被節義綁架,于是只能拼命完善自己、強大自己,才能找到立足之地。就像這女貞樹,只有守住青玉之身,耐得風蝕雪侵,方能木秀于林,活出別樣的自己。
不過從一位花匠口中得知,女貞樹的葉子并非常青不老、永不凋落,只是在舊葉未凋之時,新葉先已長出,新陳代謝都在人們毫無察覺中進行的。這真是一場青春的接力賽,每一片葉子都要以青春的姿態去完成生命的奔跑,且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
女貞的果實也和葉子一樣,高掛枝頭、經冬不凋。鳥兒們在冬季難覓食物時,可以女貞子為食。據《本草綱目》記載,女貞子還是一味藥材,有補肝腎、強腰膝的功效,可使人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疾。
女貞樹從上到下都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洋溢著青春的激情,歲月時光又耐她何?永遠保持進取之心,不諂媚、不流俗,努力活出最好的狀態,這就是女貞生命常青的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