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聽聞九十二歲高齡的姥姥去世的消息時,心中涌起一股無法言喻的悲痛,就像晴朗的天空突然被烏云覆蓋。思念與遺憾交織,我深感不舍,這份情感如同晨霧般難以散去。在他鄉遠方,我未能見證她生命最后的一刻,這個遺憾讓我的心靈承受著無盡的痛苦。
回想起過去,那些與姥姥共度寒暑假的日子,如同畫面一般清晰。我記得姥姥那高個子的身影,長發盤髻,粗布外衣內穿薄厚不一的內衣,她堅韌不拔、勤勞耐勞的心態,是農村生活鑄就的人格魅力。她用畢生的辛勤為我們這大家族付出一切。
小時候,每次放假我和姐姐都會一起回到姥爺家,那里的被摞子是我最喜歡的小天地。那些翻騰撲騰的聲音,還有隨后接踵而至的小人書故事,都成為了我童年的樂趣。而每當我偶爾弄翻了被子,姥爺總是笑呵呵地幫我重新擺好,讓我繼續玩耍。那時,我們三個孩子會聚在一起捉迷藏,從窗臺翻進翻出的,她們幸福喜悅洋溢著滿臉微笑。
房前菜園里的摘西紅柿、黃瓜掐姑娘,以及后面的櫻桃樹下摘櫻桃吃的情景,在我的記憶里永遠保持著鮮明。每當看到她忙碌于廚房,為我們準備飯菜,我總是站在旁邊,看著她的動作,不經意間幫助添火或抱玉米桿,都讓我感到自己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即使成年后再次回到那個老地方,也依然找不到平常那種家的感覺,只能眼睜睜看著那些熟悉的地方漸漸變遷。
然而,在這些溫馨美好的回憶之中,也夾雜著對父母之間爭吵和打罵的一絲憂傷。我雖年幼,但也曾因為害怕遇到父母爭吵而躲避。但現在,當回頭看來,我才明白應該勇敢站出來保護他們,而不是逃避。這份愧疚和對未來的擔憂,現在都化作了對已逝親人的追悼之情。
最近幾年,由于身體狀況不斷惡化,盡管兒女們輪流照顧,但仍舊有一種孤單與失落的情緒揮之不去。直到最后,她還是選擇留在那個熟悉的地方,那口大黑鍋以及鋪沉睡N年的火炕,對她來說,或許比城市中的寬敞樓房更有歸屬感。而現在,她已經走了,與丈夫合葬,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再次相聚,而我們則只能默默祝福他們那里享有幸福快樂,一家人永遠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