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記得18年前的那個春天,8歲的她第一次見到那個丑丑的東西:均勻隆起的橙色小丘,一身粗糙的刺,上面一簇綠葉,倒像是綻開的花朵兒。那是父親(father)從南方返來帶給她的禮物,可是一家人竟都不知道怎樣對付這個異物。菠蘿在床頭柜上放了3天,父親才拿刀將它攔腰切成兩半,把里面的肉一勺一勺挖出來喂她吃。母親也突發奇想,將隔夜的米飯放進吃剩的菠蘿殼里,上籠微蒸,米飯吃到口里,竟是從未有過的鮮潤清香。
一年后,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輾轉到另一個城市。日子像流水一樣滑過,她中學大學一路讀已往,畢業后在北京找了工作,穿名牌服裝,用名貴手袋,喝現磨的咖啡,從而成為優雅干練時尚女子。她卻再都沒有嘗過菠蘿,就像她從不和別人談起自己的父母,那都是心中不能碰觸到的隱痛。
之后,她和他相識相愛。他曾經牽著她的手走過街角賣菠蘿的小販,看見他削去外皮、去核的手法熟練無比,他追伴伴隨著她的目光,要為她買菠蘿,但被她拉走。她說,不喜歡,因為那怕酸。但其實,是因為那味道太熟悉了——父親一點點挖出的肉和母親烹飪出的清香甜美,那些都沾染上了曾經家的幸福氣息,現在早已破碎。
他們相愛兩年,她提出分手,沒有理由,只是不愿意讓感情變成平淡瑣事,就像當年的父母。而且,她害怕日久生厭,就像那些聚散離合一樣。她選擇先離開,以免未來受傷更深。別離前夕的一次散伙飯中,她醉酒失態,對生命中的所有變遷感到疲憊。
然而,在一個星期后的下班回家時,她發現門虛掩,而廚房里的叮當聲透露著溫馨。那時候,他正背對門間隙,用力地挖出菠蘿內柔軟果肉。他用新鮮糯米、白糖、火腿丁和青豌豆攪拌混合,再將其填入蒸好的菠蘿殼中,然后放入微波爐耐心等待。這一切全然出乎意料,卻又那么自然,讓人感受到他的專注與關懷。
就在這靜謐之際,無聲地抱住他的腰肢,他驚訝立即緊握回應。在他的話語中,那個醉酒之夜所說的許多事情似乎并非空穴來風。他特意學習制作這道菜,為的是重現過去媽媽留下的味道,即便是在多么遙遠的地方,也能讓彼此的心靈回到那個充滿溫暖與安全的地方。
在聽到這些話語之后,我無法阻止淚水沿臉頰緩緩而下。那是一個久違的聲音,那種來自內心深處最純粹的情感,以及那份無法言說的親情,都在這一刻重新喚醒。我知道,這次我終于能夠品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那縷甜蜜”的故事,它不是僅僅關于食物,更是關于記憶與情感之間永恒紐帶所編織的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