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人容易疲勞,緩解秋乏還應在日常多些注意。專家告訴您秋日養生十八法。
節食欲秋季切忌暴飲暴食,同時也要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
忌怒氣少發脾氣可以有效地解秋乏。
常梳發經常梳理頭發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易除疲勞。
面多擦用雙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紅潤。
舌舔腭用舌頭舔牙齒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補氣、養心的作用。
齒數嗑牙齒多活動,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齒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勞。
呼濁氣應多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統機能。
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開胸理氣、增加內臟功能,延年益壽。
目運轉經常走出戶外,眺望遠方,結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腦解乏。
耳常彈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聽聽音樂激活聽覺神經,有助于減輕疲勞。
脊背曖秋季早晚溫差大應及時地增減衣物,防止感冒,保護五臟六腑。
胸宜護保持體溫,可以增強免疫力。
腹自揉用手掌按摩腹部,適當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積、益氣強身。
谷道拖收縮、上提**,可以提神補氣。
肢節搖甩甩手,踢踢腿,增強活力,消除疲勞。
足心搓每天洗腳按摩腳心,可以消濁通絡,解除疲勞起到吐故納新的效果。
便禁言大小便時閉口握雙手,可以益智補氣。
凈體膚秋天干燥應多用手揉搓身體,可以使人精神煥發、延年益壽,解乏消疲勞。
應該如何度過秋天?衣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是需要多加關照和防范的地方?尤其對于那些體弱多病的人更要注意什么呢?
白露不露防秋寒白露過后,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更添寒意,這時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
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無力抵御外邪,則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支氣管炎、肺炎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使筋絡阻痹,可出現四肢痹癥。
秋季養陰防濫補秋季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的濫補,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進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具體包括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秋季鍛煉有三防秋令時節堅持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須注意三防:一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應待身體發熱后,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后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二防運動損傷,由于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三防運動過度,秋天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
慎食秋瓜防壞肚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立秋之后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拒絕秋膘防肥胖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人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的熱量。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在秋季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秋高氣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時節,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暢,又能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晚秋初冬防心梗晚秋季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提高,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的障礙。此時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也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還應防止進食過飽,晚餐以八分飽為宜,晨起喝杯白開水,以沖淡血液;日間多喝淡茶,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渴了飲水,餓了吃飯,似乎天經地義。
但用來指導秋季養生,就不一定合理了。
秋燥不渴也要喝水,因為秋季的主氣為燥,它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深秋季節涼燥尤重,此時天氣已轉涼,近于冬寒之涼氣。燥的結果是耗傷陰津,導致皮膚干燥和體液丟失。按照醫學要求,正常人體除三餐外,每天需要另外補充1500毫升的水。天熱出汗多時,飲水還要增加。不渴也喝水對中老年人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中老年人能堅持每天主動喝進適量的水,對改善血液循環、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利。
秋涼不能不吃早餐,有些人貪圖清晨的涼爽,早上起床晚,又要趕著上班,早餐不是不吃就是吃不好。長時間不吃早餐,除了會引起胃腸不適外,還會導致肥胖、膽石癥、甲狀腺機能障礙,甚至還會影響到一天的心緒。
養生要防傷春悲秋,深秋天氣漸涼,人們的胃口普遍變好,但也會有一部分人由于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緣故,變得悲秋,而后者又與飲食互為因果,即營養不良或飲食不當可以誘發季節性情感障礙,季節性情感障礙又會影響到人的脾胃功能,產生厭食或食欲亢進。從養生的角度上講,入秋后應當抓住秋涼的好時機,科學地攝食,不能由著自己的胃口,饑一餐飽一頓。三餐更要定時、定量,營養搭配得當。
總之,秋季養生要有積極的心態,科學地調配自己的飲食,這樣才能增強體質,預防各種疾病。
瘧疾,老百姓又叫做冷熱病、打擺子,此為夏秋之季最常見的傳染病。即使是現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億人得瘧疾,每年因為得瘧疾而死亡的病人竟高達300萬左右。
引起瘧疾的病原體是瘧原蟲,由蚊子傳播,瘧原蟲是一種很小的寄生蟲,主要寄生于人體的肝細胞和紅血球中,以血紅蛋白為營養,當蚊子咬人吸血時,把瘧原蟲帶人人體血液,引起傳播流行。
得了瘧疾以后最主要的癥狀是發冷,并且發抖很厲害,大約持續幾分鐘左右就開始發高燒了,熱度可以高達40C,大約經過3~4小時以后就出大汗,體溫逐漸下降到正常。除了發冷、發燒以外,病人常常感到無力、疲乏、不想吃東西、頭暈、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時可出現抽風。重癥瘧疾病人,可見昏迷、譫語、脖硬、危及生命。
患了瘧疾,應及時治療,常用藥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殺滅血液中的瘧原蟲,伯喹能殺滅肝臟中的瘧原蟲和血中配子體。服用方法是二藥合用,連服8天。為了防止復發,第二年春天,還須進行休止期治療,以達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藥物來預防瘧疾。目前常用來預防瘧疾的藥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藥一次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經常服用。中藥預防在這方面也大有作月,如常山、鴉膽子、青蒿等均有很好的預防瘧疾作用,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除了藥物預防外,關鍵是要搞好防蚊、滅蚊。應清除垃圾、雜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掛好門簾、窗紗,晚上睡覺時放下蚊帳;可噴灑滅蚊靈,也可點蚊香、滅蚊片及艾蒿等。若適當口服些維生素Bi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個人防護亦很重要,在傍晚時開始穿長袖衣褲,裸露部分涂敷驅避劑,睡覺時應注意避免身體緊貼蚊帳。
秋季是老年人易發生疾病的季節,此時的氣候變幻莫測,溫差大,白天氣溫仍較高,早晚則相對較低,這段時間是感冒及胃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到了晚秋,天氣漸漸變涼,氣候也逐漸干燥。受涼后,容易出現咽干、鼻塞、咳嗽、聲啞、關節酸痛、大便干燥等癥狀,通常稱為秋燥癥。而一場秋雨過后,氣溫驟然下降。
老年人由于各臟器功能處于衰退階段,對外界適應能力差,經受不了氣溫的突然變化,尤其是老年體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性病者更易復發。因此入秋后,老年人自我保健應做到
一要注意皮膚衛生初秋濕熱并重,仍有秋老虎肆虐作惡,人們常常出汗過多,但此時早晚涼爽,便改變了出汗就洗澡的習慣,這就容易使皮膚發生癤腫。
因此,保持皮膚清潔對護膚尤為重要。保持皮膚清潔的最佳辦法是勤洗澡,沐浴時可在盆內放一些花露水,使浴后的皮膚清潔滑潤,避免癤腫的發生。但秋季老年人洗澡不宜過勤,以免因皮膚干燥而發生皮膚瘙癢癥。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縮,洗澡不要用堿性肥皂,秋季氣候干燥,再使用堿性肥皂容易使皮膚干燥脫屑,導致皮膚自身保護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
二是注意室內通風秋季氣溫下降,不少人家關門閉窗,以保室內溫度。這樣做可能使室內污染嚴重,造成上呼吸道疾患以及頭痛、頭暈、鼻竇不適、畏光、流涕、惡心和胸悶等癥狀。如果一家人出現相同癥狀或戶外活動后可使癥狀減輕,應考慮是否有居室污染的可能。因此,不宜終日閉戶,天涼也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三要注意鍛煉身體適當增強鍛煉可以適應氣溫的變化,增強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陽光又不是很強,是室外活動的最好時期。老年人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身體好的可以選擇爬山、釣魚、郊游等活動。而身體較差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項目,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氣功等。
秋天的氣候變化太大,早秋以熱、濕為主;中秋前后較長一段時間又以燥為主;而到了深秋、晚秋,卻又以涼、寒為主。因此,人們在睡眠、穿衣、護膚、居住等起居的各個方面,都要提高警惕,注意養生。
就拿穿衣來說,夏去秋來,涼風習習,雖涼還不至于寒,人們還能耐受,不妨進行一點鍛煉。這和讓小孩常常三分饑與寒是一個道理。如果觀一葉落而知秋,早著裘棉,那時穿上去就脫不下。隨著寒冷的加劇,就會越穿越多,御寒的能力越來越差。那些冬天下水游泳的人,為什么那么經凍呢?他們不就是從秋天開始天天鍛煉挨凍,逐漸增強體質,適應氣候變化的嗎?所以,秋凍乃是含有積極意義的健身辦法,是古今養生都十分強調的秋天養生方法。所謂秋凍,通俗地說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這樣,就避免了多穿衣服產生的身熱汗出,汗液蒸發,陰津傷耗,陽氣外泄,順應了秋天陰精內蓄、陽氣內守的養生需要。當然秋凍還要因人、因天氣變化而異。若是老人、小孩,由于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進入深秋時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氣溫驟然下降,出現雨雪,就不要再秋凍了,一定要多加衣服。
當然秋凍的含義不僅僅在穿衣保健方面,而應從廣義上把它引申為秋天的一個養生原則,即在秋天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注意一個凍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
秋天,由于天氣多變,有寒熱之異,溫燥、涼燥之別,故衣服的增減要適時。
古語云:飲食以調,時慎脫著;避色如避難,冷暖隨時換。指的就是要隨時注意根據氣候加減衣服。秋季有時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要保持體溫恒定,就應多預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
立秋即是秋季的開始,人們在享受秋高氣爽的同時,也別忘了它還帶來了時令主氣——燥。秋燥對人體會產生什么影響,具體該怎么應對呢?
祖國醫學認為:燥易傷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醫時患者聽到的最多的名詞。在干燥的氣候環境中,人體可由此產生諸多津虧液少的干燥癥。比如,肺臟受傷,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為干咳無痰或膠痰難咯,謂之燥咳。鼻乃肺之竅,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為常見,前者幾乎無人可免。喉、咽也分別是肺之門戶和肺氣之通道,秋燥所襲,往往會導致咽干、口燥、音啞等不適。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現的皮膚干澀、皸裂,甚至毛發不榮,都和秋燥有關。此外,肺與大腸還有密切聯系,中醫日互為表里,肺燥下移于大腸,腸燥則便秘……盡管秋燥對人體的影響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頗多。正所謂:木之為舟,無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潤為貴。秋日在飲食上要注意滋養津液,可適量飲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并適當選食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薺、柿子、百合、銀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為此類食品易生燥熱,多食無益。
對于人體各部分出現的干燥癥,宜酌情予以調治,如鼻燥,尤其平時有萎縮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點些薄荷滴鼻油,具有清涼宣燥之功;咽燥飲用玄麥甘桔沖劑,可獲良效;柿霜能清熱寧嗽,用于燥咳頗為適宜;膚燥當以珍珠霜潤而護之;腸燥可擇有滑腸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在日常生活中,預防秋燥對人體的損害,還應注意調節空氣濕度,保持環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內可養些能凈化空氣,涵養水分的綠色植物,睡前亦可于臥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緩解燥氣剛烈勁急之勢。同時,也須指出的是,秋高氣爽又是健身的大好時節,人們在立秋伊始秋燥不甚之際就應早到戶外鍛煉,呼吸吐納,藉以提高肺臟生理功能則燥邪難侵。
許多疾病會在清晨表現出特有癥狀,了解這些癥狀,可以及早發現一些身體內潛在的疾病,以利于疾病的早期治療,達到及早康復的目的。
早醒有些人在早晨四五點鐘即從睡夢中醒來,醒后疲乏無力,難以再入睡,而且醒后心情不輕松,反而郁悶不樂。這種表現臨床上稱之為早醒失眠。臨床觀察,早醒失眠主要見于各類抑郁癥和精神心理障礙病人,尤其抑郁癥患者多見。有一些老年人出現心理障礙的最早癥狀就是早醒失眠,并伴有煩躁不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輕度精神障礙,老年性癡呆也與其有一定關聯。所以,老年人早醒失眠不容忽視,更不應視為正常現象。
頭暈正常情況下,早晨起來時應該感覺頭腦清醒。如果晨起后頭腦昏昏沉沉的,或者有頭暈現象,患者可能有頸椎骨質增生,壓迫頸椎動脈,影響大腦血液供應。另外,人在血黏度增高時血流減慢,血氧含量下降以至大腦供血供氧受到不良影響,而血黏度的高峰值一般在早晨出現。所以早晨頭暈、頭昏者有可能患有頸椎病或患有高黏血癥。
饑餓感有些人在凌晨四五點鐘醒來后感到饑餓難忍,心慌不適,還伴有疲憊無力,如果吃一些食物后,癥狀可以有所緩解。但仍可有口干舌燥,想喝水的念頭,這些癥狀又在吃早飯后逐漸消失。這就有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現。如果已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凌晨出現上述癥狀,說明服藥方法和用藥劑量不妥。
浮腫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可能出現輕度的浮腫,但起床活動后浮腫現象應在20分鐘之內徹底消失。如果在清醒后,頭面部仍有明顯浮腫,特別是眼瞼浮腫,提示患者有腎病或心臟病,有此癥狀者應到醫院檢查一下腎臟及心臟的情況。
晨僵晨僵是指清晨醒后,感覺全身關節、肌肉僵硬,活動受限。在活動后,關節和肌肉才逐漸伸展開來。一般來說,中老年人如果有明顯的晨僵,且全身關節活動不靈活,就說明可能患有類風濕、風濕、骨質增生等疾病;一些有過敏疾病的患者,如多形紅斑、皮肌炎、硬皮病等,也會出現明顯的晨僵現象。
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噩夢與疾病之間往往存在相關聯的一些規律,
經常夢到耳旁喇叭高鳴或子彈、箭簇從自己的頭部穿過,提示頭部存在某些病變。
經常夢見有人卡你的喉嚨,因呼吸不暢驚醒;或者在睡夢中覺得咽喉被魚骨一類的東西卡住,時而又覺得有叉子一類的東西插進喉嚨,常提示咽喉部存在著病變。
經常夢見在夢境中后面有人追逐,想叫又叫不出來,想跑也跑不快,常提示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經常夢見身體歪斜或扭曲,并同時伴有窒息感,又突然會驚醒,這是心絞痛的先兆。
經常夢見從高處墜落下來,但始終是落不到地上便會驚醒,常提示有陷惹性心臟病。
經常夢見自己與火打交道,如人在火中身受其灼,這常提示患有高血壓。
經常夢見自己與水打交道,如洪水泛濫,人淹其中,這常常是提示肝膽系統出了毛病。
經常夢到自己騰云駕霧或遇到面目猙獰的惡人,常提示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存在病變。
經常夢見有人從背后踢你一腳或刺你一刀而驚醒,醒后又會感到夢中被踢或被刺的腰部有疼痛感,常提示腰部和腎臟有潛伏性的病變。
經常夢見自己吃腐爛食物,醒來的時候嘴里還總有一種苦澀的味道;或者夢中感覺非常饑餓,或覺得腹中吃了大量的東西難以消化,感到脹痛難受,常提示患有胃腸病患。
人在睡眠時,大腦許多細胞進入休息狀態,大腦的工作機能大大降低,而體內潛在性病變的異常刺激信號,仍然傳人大腦細胞,造成相應部分的腦細胞興奮活動。產生上述預見性夢境的原因是興奮波浪擴散到皮層有關中樞,相應的腦細胞便會應激而起,使沉睡的大腦放電影,于是出現這種夢境。
病人就診時應該把自己有關的夢境告訴大夫,以便根據不同夢境的分析,尋找身體內部潛在性病變部位或病變器官,發現早期疾病,進行早期治療。
皺紋是人成長、衰老的標記。醫學專家研究指出,不同的皺紋形成能反映出不同健康狀況。您不妨仔細觀察觀察自己的皺紋。
在樂觀者的眼睛周圍會出現弧形笑紋,這種皺紋是機體內結締組織變弱和聽力可能下降的跡象,這樣的人可能有痔瘡。
眼睛
鼻梁上出現許多十字形皺紋,不排除脊柱或腎臟有嚴重病變的可能性,有這種皺紋的人脊柱通常會變形。
鼻梁上的前額上有皺紋,說明這個人大概從事的是常常需要冥思苦想的腦力勞動,有這種皺紋的人容易犯偏頭疼。
如果右臉比左臉的皺紋深,大概是肝臟不好。
如果前額上的皺紋不連貫,呈波浪狀,這樣的人很快會出現心緒不寧的情況,精神上可能有痛苦,可能患抑郁癥。
如果一個人緊挨著鼻梁的前額上出現明顯的十字形連續皺紋,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樣的人很少生病。
如果從鼻子到唇邊出現的長皺紋呈斜線,您的心臟可能不好。
如果顴骨上出現鐮刀形皺紋,腳上可能有病。
下巴
頸部側面呈斜線,但低而短的皺紋說明這個人缺乏幽默感,胃部有病。
嘴角有小皺紋是傲慢和有胃病的特征。
如果下巴和下唇之間出現皺紋,也可能有痔瘡。
面頰出現斜紋,查查有無高血壓。額頭出現短的橫紋,是神經衰弱、抑郁、焦躁的反映。眉間紋是鼻竇不太好的征兆。
眼角魚尾紋密,是聽力下降、偏頭痛的表現。眼袋嚴重需要補腎。上眼皮皺紋密,是心臟不好的征兆。鼻梁出現皺紋,膀胱和腎有病。有嘴角紋、下巴有深紋,得查查腸胃。頸部皺紋深,查查頸椎和新陳代謝系統。
頭痛癥狀為跳痛、脹痛,有時伴惡心、嘔吐、視力障礙或發燒,應考慮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變、腦腫瘤等。
鼻竇部位疼痛常伴有鼻堵、流膿鼻涕,鼻竇局部有壓痛,多為鼻竇炎引起。
耳痛耳廓有牽拉痛,或有膿性分泌物排出。前者見于外耳道癤腫,后者多見于化膿性中耳炎。
咽痛吞咽食物時可使咽痛加劇,多因急性咽炎或扁桃體炎引起。
頸痛頸痛有時伴有上肢麻木(一側或兩側)、頭暈和不同程度的頸部活動受限,見于頸椎病等。
胸骨后方疼痛年齡如在40歲
中上腹疼痛平時多反酸、燒心,疼痛與進食不當(如進食冷、硬、帶刺激性食物等)有關,應考慮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所致,若疼痛靠近后背,疼痛劇烈,則可能存在胰腺炎。
肝區(右上腹)疼痛若疼痛性質為鈍痛,并伴食欲下降、腹脹等,需考慮傳染性肝炎;若為發作性疼痛,伴惡心、發燒、黃疸,應想到有急性膽囊炎、膽石癥的可能。
臍周圍疼痛兒童長期出現臍周隱痛,應考慮腸蛔蟲所致;若同時有腹瀉,應想到急慢性腸炎;腹痛伴嘔吐,腹部起鼓包,可能是腸梗阻。
腰疼如出現發作性腰部或前腹部疼痛.并向大腿根部放射,伴輕度惡心,尿液呈紅色,應考慮腎或輸尿管結石。腰部劇烈疼痛,伴活動受限,疼痛向足部放射,應作為診斷椎間盤病變、坐骨神經炎的重要依據。
骨骼疼骨骼疼痛伴關節紅腫者,應考慮風濕性關節炎,少數病人應考慮腫瘤轉移所致。
痣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在各種痣中以色素痣最常見,每個成人的皮膚表面至少有十幾個色素痣存在。痣的存在對人體健康一般毫無影響,但因其與多種皮膚病的皮損外觀相似,并可能發生惡變,所以對痣應有所了解。
色素痣包括交界痣、皮內痣和混合痣三種,一般在出生后不久或青春期發生。在妊娠期,痣的數量常大大增多,可表現為壓疹、斑疹、斑片或結節。
暈痣大多見于青少年,表現為粟粒大小,深褐色,其周圍繞有一圓形或橢圓形乳白色色素脫失斑,常在數年內自行消退,周圍皮膚顏色亦慢慢恢復正常。
藍痣多見于女性,少數患者有家族史。痣常位于背部或臀部,多為面積較大的藍黑色斑片,藍痣極少惡變。
疣狀痣表現為深褐色的結節性丘疹或疣狀增生物,單個皮疹常為豆粒大,往往多個皮疹緊密簇集成片,個別疣狀痣可演變成鱗狀細胞癌。
皮脂腺痣通常發生在頭皮,偶爾位于額部,表現為單個桔黃色或灰褐色的稍高皮面的局限性斑塊。
值得注意是,任何一種痣如果發生
顏色迅速加深、變黑或周圍出現炎性紅暈。
經常出血,表面有痂片形成或發生潰瘍。
附近有黑色的點狀衛星灶出現。
局部發生疼痛,刺癢,或灼熱感。
鄰近區域淋巴結腫大。
一旦出現上述某種表現者,應及時去醫院診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體疾病的形成也有個漸進過程。多數疾病在形成前人體會發出兩次警報。
從生物學角度說,健康代表平衡,包括體內酸堿平衡,氣血調和,陰陽協調,各種系統相互調節,發揮互助互制之功能。反之,一旦失去這些平衡,人體就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就會拉響第一次健康警報。
主要警訊有:中度疲倦感,精神緊張,健忘,頭腦不清醒,無法自我放松。
頭痛,肌肉緊張,局部麻木,抽痛,攣縮。食量突然增加,腸胃消化不良,特別喜歡甜食以及高鈉食品。全身或局部發癢。有時咳嗽或打噴嚏。自己感受到潮熱、潮紅或畏寒。易出意外狀況,有不安、挫折感,心情郁悶。體重不正常增加。
不平衡引發的癥狀多數是脂肪、甜食、鹽分等攝取太多,纖維質攝取不足造成的,只要注意均衡飲食便可恢復平衡。
如果依舊攝取不當飲食,就會造成體內脂肪、黏液、毒素等堆積,人體會本能地尋找新的平衡,以期把過多的分泌物排除,如此加重了排泄器官的負擔,導致排泄器官功能減退,由此拉響第二次健康警報。
由毒素積累和分泌不正常引發的主要癥狀有:呼吸時有異味,身體有異味(體臭),口苦舌干。鼻竇充血腫脹,反復咳嗽打噴嚏,經常感冒、氣喘。皮膚呈現干燥或多油膩,易起紅疹和過敏。身體過熱,容易出汗,手足潮濕。打嗝脹氣,便秘,腹瀉,嘔吐。女性*經痛,**分泌物異常,反復不斷發炎。反復頭痛,肌肉關節、脊柱僵硬疼痛,慢性背痛。頻尿(尿色淺淡),乏尿(尿色深紅),刺痛,四肢腫脹。嚴重焦慮,頹喪,恐懼,易怒,情緒不穩定,狂鬧。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血糖偏高。易出意外,夜臥不安寧。
此階段癥狀只要嚴格注意均衡飲食,加強體內排毒,大多也可得到改善和恢復健康。有關專家指出,了解和發現
俗話說,鼻聞香臭,舌嘗五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信息,是靠舌面上密布的細小乳頭,稱為舌蕾的味覺細胞來傳遞的,再經大腦皮質味覺中樞產生興奮,由反饋環路神經體液系統完成整個味的分析活動。但是有的人在進食時,口中會有異味感,或者不進食口腔內也覺得有異常味道。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種疾病。
口苦指口中有苦味。多見于急性炎癥,以肝、膽炎癥為主,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口苦還可見于癌癥。美國醫學家德維斯醫生還發現,癌癥病人喪失對甜味食物的味覺,而對食物發苦的感覺與日俱增,這與病人舌部血液循環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
口甜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又稱口甘。此時即使飲白開水亦覺甜,或甜而帶酸。口甜常見于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各種消化酶的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覺口甜,后者則由于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覺得口中發甜。
口咸是自覺口中有咸味,猶如口中含鹽粒一般,多見于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癥或口腔潰瘍。
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遲、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嘗出飲食滋味,多見于炎癥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于大手術后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為這類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無味。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癥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發生原因不明的味覺突然減弱或消失時,要高度警惕癌癥的可能。當然,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齒殘缺不全(即使裝了假牙,也因頜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圇吞咽,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觸導致食不知味的情況區別開來。
口酸是口中自覺有酸味,多見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認為,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常伴有胸悶肋痛、惡心、食后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癥狀。
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常見于高血壓、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綜合癥及長期低熱者。因為辣味是咸味、熱覺及痛覺的綜合感覺,所以自覺口辣的病人舌溫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對咸味和痛覺都較敏感。
口澀指口中自覺有一股澀味,常見于神經官能癥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調整好睡眠時間,必要時用點鎮靜劑即可消除口澀。但須注意,有些惡性腫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覺苦澀。
口香指口中自覺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多見于糖尿病(消渴癥)的重癥。
應即刻進醫院檢查,明確診斷,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通過味覺這個窗口來辨別和觀察健康狀況。但是,在分析味覺異常與疾病的關系時,還必須注意
第二,味覺異常有時與口腔衛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質的暫時作用而發生的味覺變異有關。這些不屬于味覺變異的范圍。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鈉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嘗起來是甜味。四環素藥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變為金屬味而持續一段時間,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
正常人體一般沒有異常氣味,當人患有某些疾病時,身體可通過皮膚黏膜、呼吸道分泌物、胃腸道的嘔吐物和排泄物發出異常氣味。辨別這些異常氣味,可以幫助我們早發現、早識別這些疾病。
那么,哪些異常氣味與疾病有關呢?
肝臭味兒罹患暴發性肝炎或其他原因導致肝功能嚴重損害者,常呼出一種特殊的臭味,俗稱肝臭。這是由于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不能被肝臟代謝,在體內聚集而發出的一種特殊氣味。肝臭味表明肝臟功能受到嚴重損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現。
爛蘋果味兒糖尿病患者病情嚴重時,大量脂肪在肝臟里氧化生成酮體,并擴散到血液中,致使呼出的氣息中帶有丙酮,氣味很像爛蘋果味。爛蘋果味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特征。
尿臊味兒患有慢性腎炎或腎病的患者,當病情進展到慢性腎功能衰竭階段(俗稱尿毒癥),由于少尿或無尿,某些代謝廢物(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體外而潴留于血中,會使人呼出的氣體散發出尿味或氨味,它是病情趨于危重的一個信號。另外,一些臍尿管尿瘺病人的尿從臍部瘺管漏出來,或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小便,其身上也可散發出難聞的尿臊味。
糞臭味兒患有膀胱結腸瘺的病人,腸道里的糞便可通過瘺管進入膀胱,溶于尿液中,因而排出的尿通常常有糞臭味兒。此外,臍尿管糞瘺病人的糞便從臍部瘺管漏出來,或大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大便,其身上也可發出難聞的糞臭味兒。
腐敗腥臭昧兒患有膀胱炎或化膿性腎盂腎炎的病人,由于尿內有大量細菌生長繁殖,會有腐敗腥臭味兒散發出來。
大蒜昧兒有機磷農藥中毒的病人,其呼出的氣體、嘔吐物可散發出刺激性的蒜味兒。
楓糖昧兒又稱燒焦糖味兒,是楓糖尿癥的病人散發出的氣味。楓糖尿癥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它的危害在于可毒害腦細胞,造成腦組織嚴重損傷,引起病人智力顯著減退,甚至成為白癡。
貓尿味兒常見于高甘氨酸血癥,這是一種氨基酸代謝障礙疾病。病人表現為智力低下、骨質疏松、血液中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易發生感染或出血。
爛白菜昧兒由于體內缺乏酪氨酸轉化酶,導致酪氨酸代謝障礙而潴留于血液中,身體便會發出一種類似爛白菜的怪味兒。病人一般表現為生長發育緩慢,且容易并發佝僂病、肝功能不全以及低血糖癥,常可發生低血糖暈厥或抽風。
腳汗昧兒又稱汗足臭綜合癥,可能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特殊腳汗氣味,智力低下和共濟失調等癥狀。由于短鏈脂肪酸的代謝異常,體內異戊酰輔酶A脫氫酶的活性消失,異戊酰輔酶A不能進一步氧化,致使異戊酸及其衍生物蓄積在體內而引起。病人的嘔吐物、呼氣、尿液、皮膚乃至血液均散發出一股特殊氣味,為一種乳酪氣味或者汗足的強烈臭味兒。
鼠尿味兒常見于苯酮酸尿癥,這是一種先天性氨基酸代謝異常的遺傳病。由于苯丙氨酸羥化酶先天性缺乏時,苯丙氨酸不正常轉化成酪氨酸,體內的苯丙氨酸蓄積,并可經轉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
大量苯丙酮酸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經尿排出,有一股像鼠尿那樣的怪味兒。
魚腥臭味兒主要見于魚腥臭綜合癥,這是一種先天性隱性遺傳病。由于人體肝臟缺乏三甲基胺氧化酶,致使三甲基胺在體內不能被肝臟代謝而大量蓄積。病人的汗液、尿液、呼出的氣體中都帶有大量魚腥臭味兒的物質——三甲基胺。
口臭口腔發出難聞的氣味,一般見于口腔炎癥、胃炎、胃潰瘍等消化道疾病。
另外,酸性汗味兒常見于發熱性疾病;惡臭味兒的膿液應考慮有氣性壞疽或者厭氧菌感染;嘔吐物呈酸味兒說明食物在胃內滯留時間較長而發酵,常見于幽門梗阻或賁門失弛緩癥的病人;嘔吐物呈糞臭味兒可能有腸梗阻;大便帶腥臭味兒常見于痢疾病人;痰液有血腥味兒多見于大量咯血的病人,如果痰液有惡臭多見于肺膿腫或者支氣管擴張癥的病人。
五官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與身體的五臟是息息相關、唇齒相依的。如果五官感覺不舒服,那五臟也正逐步地發生功能衰弱,從而產生疾病。
眼睛忽然經常發花,眼角干澀,看不清東西。這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臟的四周,就會有發脹的感覺。
這時除了及時就醫外,還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讓眼睛太疲勞,有時用眼不當也會影響到肝臟。
耳朵老是嗡嗡作響,聲音也聽不太清。這是腎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號,有時還會伴隨著腳痛、腰痛、尿頻等癥狀,工作過于勞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少飲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嗅覺不靈敏,經常咳嗽,有時甚至呼吸困難。這是肺臟功能逐步衰弱的標志,病人首先要注意飲食,戒煙或者控制吸煙量,也不要和經常吸煙的人在一起。多吃新鮮瓜果和蔬菜,加強體質鍛煉,防止肺部合并癥發生。
嘴唇感覺麻木,飲食減少,身體日見消瘦,這是胰臟功能在逐步衰減,這主要是由于飲食失調,饑飽不當所致,由于胰臟不好,便殃及胃,當胃受到損害時,嘴唇就會明顯地變得干燥欲裂,麻木無味。
這時除了調整飲食外,還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膩的食品。
味覺遲鈍,嘗不出味道,伴隨而來的是心悸、夢多、失眼等癥狀,這就意味著心臟功能受到了損害。這是操勞過度所致,當口中干澀,舌苔厚重,嘗不出食物的滋味時,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臟發生病變。
消化道疾病很多,但往往由于癥狀不明顯,容易被人忽視。所以,你應該從飯后一些不明顯的癥狀中,學會自檢,早發現早治療。
進食時有胸骨后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者,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飯后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飯后上腹痛,或有惡心、嘔吐、積食感。癥狀持續多年,常在秋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常常于飯后2小時胃痛,或半夜痛醒,進食后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癥。
飯后腹部脹痛,常有惡心、嘔吐,偶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吃東西不當或受了涼后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腸胃炎、急性痢疾。
飯后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并未見消瘦,則患慢性過敏性腸炎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