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塑童心”是好習慣持續鞏固的教育過程,以良好的形象塑造改變學生內在品質的養成過程,是基于學生行為實踐的潤心、潤行、潤性的過程。長清區石麟小學深刻把握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而制定的“十禮十好”習慣養成目標、實施系統、科學的育人策略,引導學生自覺地、持之以恒地學習和實踐,外在行為的改變才是“以文化人”的真諦,將蘊含人類和民族文化精華與內在價值的行為方式化為自己的習慣,探索養成規律,形成了德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02
典型經驗
明確方向,構建體系化目標內容。
石麟小學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核心,圍繞《中小學生守則》,從學生自身層面落實“十禮教育”,即“升旗禮、問候禮、集會禮、兩操禮、課間禮、用餐禮、衛生禮、放學禮、穿衣禮、活動禮”;從學校德育場域要求“十好規范”,即“入好校、走好路、說好話、做好操、行好禮、做好人、用好餐、睡好覺、穿好衣”。利用班會、創建文明優勝班、管理優勝班、爭做文明好學生、家委會參與推薦評選等措施,向家長和學生普及文明禮儀常識,以知促識,以識促智,以智促行,最終達到知行合一,把文明禮儀教育與美德美行等教育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動態和平安、文明的校園環境。
五育融合,彰顯德育育人活動化。
學校通過級部德育活動主題化、班級活動課程化,打造“和悅立人”德育活動課程群,凸顯級部養成教育的序列化。新學期的第一個月定為加強德育管理月,一年級“小水滴課程”、二年級“健步走課程”、三年級“課桌舞課程”、四年級科普課程、五年級航天研學課程、六年級勵志課程,以“更有趣”“更生動”“更適切”的方式走進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為“和”文化的有力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室升級,實現管理監督常態化。
從幸福教室到生態班級,再到全環境育人,班級建設不斷升級。本學期,德育處致力于建設幸福教室3.0版——“美德班級”。班級“123”建設目標:一個重點,建設班級常規管理系統,即空間管理、事務管理、活動管理,在細節中培養習慣,提升素養,保障班級健康運行。兩個探索:一是班級核心價值觀,二是班級節日的創設。三個平臺:班級自我管理崗,每班一個小標兵,定期評比上崗;級部自主管理崗主要負責班級衛生巡查、課間走廊紀律等;大隊委監督示范崗主要負責入校檢查、升旗集合、兩操檢查等。
凝聚合力,促進德育隊伍協同化。
完善班主任考核方案,提高班主任工作積極性;建立基于“真德育”的五個專題、五個焦點培訓體系。五個專題:“起始年級專題提高培訓、基本功提升培訓、主題班會設計專題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畢業年級專題提高培訓”。五個焦點:班干部培訓、家校溝通、安全事件應對與處理、班主任如何做科研、班級課程建設,加快班主任專業成長。
03
工作成效
全員收心:學校德育理念更新很快,生態德育、生命教育、培根鑄魂等的提法在校內已廣為人知,但是常規工作就像農業一樣是基礎性的工作,被忽視得太久了。學校積極響應教體局的號召,大力度推開德育強化月,讓師生為之一振,迅速從假期懶散的“綜合征”進入到學習狀態,起到了“迅速收心”的作用,班主任們再次認識到常規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
全環境推進:學校成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德育管理育人新體系,新在“家校社網一體化”推進。我們利用網絡資源,如人人通資源平臺、騰訊會議、QQ會議,進行全環境下的育人網絡研究。《長清區石麟小學加強德育管理 提升育人質量實施方案》等相關規定,從制度層面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管理育人的執行提供了保障。
全視角構建:“以學生為中心”。推進“五育融合”下的級部共同體建設試驗正在推進中,努力構建全新的育人體系,構建“和悅”新德育體系,通過扎根、立根、培根、固根、護根、潤根六大育人行動,進步發揮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作用,努力實現全環境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和學校育人新生態。
德育從來都是多領域同步推進的過程,所以石麟小學的成功之處在于全環境下的強質提效,各部門統一步調,協同推進,家校同步,社會聯動,網絡育人,才會有德育的提質行動,才會有明顯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