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3:死神永生》是一本由劉慈欣著作,讀客文化出版的圖書,本書定價:38元,頁數:,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一):一點感想
今天終于看完了三體的三本書,死神永生像一個棒槌,狠狠地砸在我思想上。
雖然早就知道人類的渺小,在宇宙中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但還是被震撼到了。
在看的過程中,也曾代入過,埋怨程心為什么不履行執劍人的職責,為什么不威懾,也埋怨過她做出放棄維德他們做出的努力,后來慢慢在文中找到了答案。不能怪她,她是人性中美麗、善良、友愛的代表,她的選擇也就是全體或者說絕大部分人類的選擇。
我以前對科幻完全不感興趣的,這三本書買了4年了,到現在才拿出來看,看了才發現,自己差點錯過了什么。
宇宙自有它的規律,我們其實什么都做不了。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二):高科幻的缺點:脫節
與高科幻相反的是中低科幻。低科幻就是帶有科學味道的冒險故事,比如說海底兩萬里和星球大戰。甚至于基地也是這樣的。而中級的科幻就是科幻現實主義,常常以現實主義為主,而科幻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用一種后現代性的表達來映射現實的問題。
而高科幻就是結合了以上兩者的特點,并且還要塑造整個獨特的宇宙體系,而且要采納各種各樣的前沿的科學理論,以至于令讀者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三體就是其中的最佳代表。
高科換常能帶來很多問題,第1個問題就是令讀者沉醉于各種各樣的科幻設定,而忽視了背后的科學原理,以至于真假不分,以假為真,以假亂真導致一種世界觀上的歪曲。
第2個就是過多注重于令讀者震驚的科學幻想設定,而忽略了人類社會最為重要的組織原則。查查是科幻一馬平川,日行千里,而整個社會卻在原地踏步,人的個體精神也經常遭到忽視。
三體在這兩個問題上都尤其的突出。信什么不信什么,這不應該是科幻小說,別告訴我們。
至于第2個整個社會形態的問題,這已經是科幻長篇的大問題了。這么說吧,當技術和生產力已經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不可能再出現像小說中那樣的形態了。的形態都是原地踏步。而其中最為震撼的大低谷,作者根本沒有提及。
脫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脫節,科學與社會脫節,技術與人性脫節,科幻與科學脫節,小說與讀者素質脫節。
所以三體才有一種奇怪的空靈感。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三):關于宇宙能否成功坍縮個人看法與討論
開篇闡明個人觀點,“歸零”不會成功,宇宙不會坍縮。
首先,我覺得宇宙會不會坍縮跟程心留下的,5公斤沒關系,這一點我跟網上大多數觀點相同,像程心這么圣母的人都留5公斤,那各種其它文明留下的只會更多,所以坍縮失敗確實不是程心的鍋(但我確實討厭她)
其次,歸零者(神)會不會介入,我也覺得不會,歸零者文明或許對人類,三體,歌者來說是高等文明,但不代表他們是最高等高,“你再快也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對于更高等級文明“歸零者”文明或許就是個笑話,而且與歸零者同層次的文明也有許多(關一帆說的原文忘了),對于那些文明看待歸零者,應該跟我們看待程心一樣,自以為是的圣母而已。
“歸零號召”就像一個部門領導提出一個“大家多奉獻,公司更美好”的口號,下面員工絕大部分陽奉陰違,面子上過得去,個別員工當真了,隔壁部門領導覺得他“有病”“沒事找事”然后理都不理,而大老板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所以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可能是我過度解讀,我之前說程心的5公斤生態球跟宇宙坍縮失敗沒關系,但我覺得他可能暗示宇宙坍縮失敗走向滅亡,最后對生態球的描寫看起來挺好,但那種狀態只能維持很短一段時間,因為里面只有一條魚,就算你能量無盡供應可魚的壽命有限,魚死了里面的生態環境也就打破了,最終一切走向滅亡,像大宇宙最后結局一樣走向死亡的燈塔,唯有死神永生。
希望能跟有不同見解的書友友好討論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四):我們的星星——關一帆對程心休眠前的安慰
用“愛”作為借口來逃避選擇與被選擇應負的責任,太陽系在這樣的反智圣母言論思想下只得墜落,這還沒有錯,什么算錯?章北海舍棄了規則;維德拋棄了人性;云天明放棄了一切;最終都給她一人的優柔寡斷白費,居然想用“愛”來洗白程心……嘔(作者對女性的刻畫真是挫到爆,蒼白且蠢)
為了和平的戰場才有談判。這是戰爭,想在戰爭面前毫不舍棄就獨善其身的想法真的天真得讓人想吐,為了生存的戰場上只有廝殺。
生命才是一切,沒有生命哪里還會有“愛”的存在?用選擇,用死亡,用生命的消逝來彰顯人性的價值觀?我不能接受。人之所以為人,重要的不是“愛”的價值觀體現,是“思考”、是“理性”,是“思想”讓人有了人性,然后有了“愛”與理解,有了“愛”的概念與定義,有了對“愛”的認識。
傲慢與逃避,永遠是生存最大的敵人。(恒星飛船和掩體計劃的傲慢不用說,黑域計劃的“閉關鎖國”是最蠢的,真的是新時代人種與文化的交匯讓人類忘記歷史了嗎,龍的傳人去哪里了嘞?)
最后的結局,本來還覺得有點意味深長。在不經意的角落,生命依舊在繼續開始(并不是),小金魚的安排還是挺不錯的。不過最終,還是亞當和夏娃的仿寫,幸存人類強行神化下西方文化的映射罷了……第三部想法很宏大,但是結構搭建很不清晰,思想也很模糊混亂,讓人有點意興闌珊。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五):讀《三體》有感 說說我對程心的看法
終于讀完整部三體。過程確實有些辛苦,要克服大量看不懂的名詞術語。雖然還有其他的缺點,有些不喜歡的地方,但也不可否認有很多人物和情節打動了我,尤其是第2部帶給我的震撼,始終難以忘懷。人類幾次經歷峰回路轉、曙光乍現,實際上卻是在一步步邁向絕望的深淵,無數人的努力最終都化作無用功。我們引以為豪的地球文明,只是無盡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頓感人類之渺小。學到了重要的一課: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讀完第3部之后被沉重的無奈和悲哀包圍,會忍不住想,如果這個故事就停留在第2部結局就好了。
關于第3部的程心,我還沒開始看之前就已經看到很多人在罵了。那我就更要站在程心這一邊。我們讀書的時候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最好是代入書中的人物,站在他們的立場來思考,如果我是程心,我是不是也會跟她做出同樣的選擇呢?啊,要把云天明的大腦送到太空?我做不到啊!!!這種事情想想都覺得很可怕吧???除非是云天明自己站出來說:“反正我都快要死了,你們要不要利用我的大腦來做點什么呢?”,無論出于多么偉大的動機都沒辦法要一個普通人作出這種犧牲吧?
我已經很努力去理解程心,去理解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用意,可還是無法不討厭她。然而圣母并不是最討厭的,我個人討厭程心純粹是因為她是個廢物。當所有人都在努力拯救人類的時候,程心做了什么?有主角的光環卻沒有主角該有的能力,沒有做主角該做的事,才是我無法接受這個人物的根本原因,如果程心只是個無關大局的小配角,我相信無論她多么圣母都不會有人在意的。最煩的是,程心身邊的人還一個勁兒地為她開脫,就好像“全宇宙都是錯的,唯獨你程心什么都沒錯”。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六):至暗深淵
是在朋友那里悠閑地讀完 地球往事,或許跟閱讀時的心境有關,這篇在我看來整體還是偏暖色的。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能帶給我特殊的歷史厚重感,讀完心情能沉重一會。但也就這樣了,那都是故事了,跟當前的生活有多大關系呢?所以我能輕佻的給出一個評價:一個不錯的故事。
大家都說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心里也記著這事。打游戲打到想吐了就把買來套裝的 黑暗森林 掏出來看。我總算把握住了一條脈絡,不管作者提出了什么炫酷的理論與技術,在我看來大劉最深刻的特點是 浪漫,超越一切的浪漫,壓倒一切的浪漫。這浪漫帶給我的是絕望。
我以前還跟朋友說,讀書怎么能那么快?怎么能有人一天一本甚至一天幾本?我才意識到我搞錯了,我把所有閱讀用的書都當做工具書,需要一頁一頁記誦的書來看了。但大部分作品不是這樣,這也并不意味著他們沒有深度,沒有思考的價值。
黑暗森林 分兩次,合起來用了不到一天,死神永生一天內讀完了。除了一些我不確定的物理數學上的理論,沒有特別難懂的東西,看起來確實挺快。就我看來三部作品的視野上是大規模遞進擴展的,按順序看的讀者很難產生 虎頭蛇尾 不過如此 這些感覺。我是老仙俠癌患者了,網文主流的 西游 封神 洪荒 流派的作品也賞閱過不少,但竟沒有一個能比 死神永生 給我更寬闊更宏大更寂寥的感覺。不是說時間跨度上,而是作者的筆力與情感刻畫上,快餐作品能夠細細賞玩的太少了。所以從結果上看,玄幻吹逼輸給了科幻,這是我沒想到的。
讀完 死神永生 之后我的時間感有點模糊,整個心緒沉入那個故事里有點深了。當然,肯定也就這兩天,過兩天我就開開心心去打游戲網上約妹子了。感覺心頭壓了什么東西,呼吸起來氣息短了一小截。能肯定是心理上的影響,類似的現象出現過。
那是一本網文,西幻,是在學生時代看的,現在想來文筆或許有些疏漏了。但在當時給我的沖擊是一樣的。浪漫,壓倒一切的浪漫;絕望,至深至暗的絕望。讓人懷疑平日蠅營狗茍的一切究竟有什么意義。
再往前,讓我產生這種感覺的就是詩仙李白了,老仙俠癌前輩,浪漫得要死。
不想參與什么人物塑造啥呀啥呀的討論,我還能自己獨自咀嚼反芻很久。
為有興趣閱讀的朋友提一個建議。死神永生 篇在進行到大概一半的時候,會出現三個童話寓言故事。建議仔細地欣賞一下這三個故事。看到這里的人可能已經很難克制住自己不往下看了,那就在跟隨書中人物解謎的同時自己也解解看。這幾個故事不僅是劇情人物需要的謎面……
但愿沒有劇透太多。
最后,大劉牛逼!
《三體3:死神永生》讀后感(七):劉慈欣的終極預言:娘炮風的社會,未來會怎樣?
最近某視頻平臺的一個奇葩博主被大家舉報了。
畫風是這樣的:一個十多歲男孩,五官還算端正,粉面如玉,嘴唇猩紅,穿著很萌的白絨衣,嘟著嘴,嬌滴滴地說著:“吃個桃桃”,“好涼涼”。
不聽聲音,還以為是個女孩。一聽那已經變聲的男性嗓音,頓時雞皮疙瘩掉落一地。
顫巍巍的表情和語調,放在三歲女孩身上,勉強可以叫嬌滴滴。一個男孩搞成這樣,要多惡心有多惡心!
真的會引發生理性不適!估計已經看吐了很多網友,所以大家接力舉報。不知最后封號了沒有,堪稱近年來娘炮風登峰造極的案例。
物極必反。這些日子,很多主流媒體都下場批判“娘炮”,不知和這個有沒有關系。
如果不是因為“吃個桃桃”引起的,那么這個惡心怪物的出現,恰好提供了一個非打掉娘炮風不可的案例。
為什么一定要反對娘炮風?不妨看看劉慈欣的回答。
在《三體》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大劉描繪了一個女性化的未來社會圖景。
劉慈欣在《三體》之《死神永生》里面,有一段深度女性化的未來社會獨特而有趣的描寫,說的是程心從三個世紀的冷凍中復活后,來到街頭,一個女孩子、兩個女孩子、一群女孩子……所見皆是女孩子,婀娜多姿,都很美麗。走過幾條街,也沒有見到一個男性。
男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原來,這就是一個深度女性化的社會。公元20世紀80年代,是人類最后一個崇尚男性氣質的年代。從那以后,雖然男人還在,但從21世紀初,人類社會越來越喜歡女性化的男人,人類男色時代來臨。
隨著威懾時代而來的半個多世紀的舒適的和平,人類女性化進程加速了。所以程心度過睡眠期后,看到的就是滿大街“竟無一個是男兒”。
這樣的社會好嗎?
如果和平永遠持續下去,當然無所謂。但在那時,始終有個三體文明在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地球文明,等待一個時機一舉滅掉地球文明。
這種情況下,娘炮風的后果就是災難性的了。
長期女性化的歷史進程,讓人們忘記了和平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一個強有力的執劍人羅輯在。
這個人心里沒有一絲猶豫:一旦三體文明欲行侵犯,他會立即以兩個文明一起滅亡來反制。這就是威懾。威懾的力度取決于執劍人的決心。羅輯的威懾度是90%。書里是這樣描寫他的:
因為他的存在,三體文明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這種執劍人的決絕與膽識,不是俗人,特別是女性化社會所能理解的。
甚至他剛一退休,就被指控犯有世界滅絕罪,被國際法庭拘押,接受調查。
羅輯退休后,人類有兩個執劍人的人選:一個是在群眾中如圣母一樣的慈悲的程心,另一個是威懾度穩定在100%、為了目標不計手段的維徳。
女性化的社會,更糟糕的是加上民主制度,最后結果正如三體文明所愿:人類選擇了大慈大悲的程心來做執劍人。
在旗鼓相當的對抗中,意志決定勝負。地球文明憑什么能和三體文明的實現威懾下的和平?
就因為宇宙波發射按鈕在羅輯的手里。只要三體文明發動攻擊,羅輯就能夠可以利用那十分鐘的時間差作出決定,向宇宙發射信號,和三體同歸于盡。
這樣,三體文明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不好理解,我們可以想想當年美蘇爭霸時期的核威懾。因為同歸于盡的威脅,反倒為人類爭得一段和平。
《黑暗森林》形成的就是宇宙版的古巴導彈危機。歸根到底,執劍人具有同歸于盡的意志力,是威懾力的根本所在。
所以,具有圣母人格的程心,一旦接任“執劍人”,三體文明迅速行動,用10分鐘摧毀了人類實施威懾的設施,隨即開展滅絕人類的行動。
三體文明知道,決心做個圣母的程心,不會忍心在那十分鐘內采取和三體同歸于盡的措施。
面對強敵,圣母心就意味著滅亡!
智子告訴程心,不必自責。事實是人類選擇了她,也就選擇了滅亡的結局。程心是無辜的。
宇宙沒有童話。但在程心的潛意識中,宇宙仍是童話,一個愛的童話。她最大的錯誤,就在于沒有真正站在敵人的立場上看問題。
古人說,慈不掌兵。在歷史和現實中,總有大量例證說明,執政者的鐵面無私,正是社會穩定所需要的。
近年來,男孩子的陽剛之氣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某年兩會,有代表提出《關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提案人表示,通過觀察發現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奶油小生”,他稱之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
為什么陽剛之氣的問題受到這么多關注?因為這個問題實在重要,事關人類的未來命運。
前些年,有一篇文章流行一時,名叫《為了讓你喜歡娘炮,你知道美國中情局多努力嗎?》。這篇文章把娘炮風寫成美國中情局的陰謀,就是讓日本、韓國的娛樂圈,單純塑造一些娘炮風格的藝人,以消磨男人的斗志。如今把這股風氣引入到中國,顯然也是包藏禍心。
娘炮風是否中情局故意制造,不得而知,但在美國的影視制作中,你是找不到娘炮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作為小丑何配角出現的。畢竟,一個隨時打算拯救世界的國家,怎么允許娘炮風氣流行?
同樣,一個奮力崛起的民族夢想,絕不是一群“吃個桃桃”“好涼涼”的娘炮能擔當的。
在今天,我們社會正面臨著來自世界的無休止的惡意攻擊,某些國家在邊界惹事,有些國家搞輿論戰、貿易戰,真可謂“亡我之心不死”。因為有很多勇士的奮不顧身,我們才有了和平和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喜歡看到我們社會娘炮風流行?
——當然,以上只是《死神永生》這一冊書中很小的一部分內容。
《死神永生》這一冊,我一直將其視作一場浩大的太空歌劇,在億萬光年的宏觀尺度下展開的傳奇。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恩怨,在一起被降維打擊之后一筆勾銷。逃過劫難的殘存生命,在宇宙角落里開始另一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