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基本收入》是一本由[比利時]菲利普·范·帕里斯(Van Parijs) / [比利著作,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88.00元,頁數:528,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全民基本收入》讀后感(一):《全民基本收入》
最近朋友們在議論當今時尚的重要話題:全民基本收入,原來是有這樣的一本書:《全民基本收入》,讀了一下了解到這是一本很好的經濟學著作,作者是著名的比利時的菲利普·范·帕里斯和楊尼克·范德波特。菲利普·范·帕里斯是比利時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以作為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要推動者和守護者而聞名。他是魯汶大學經濟與社會倫理學講座教授,被PROSPECT評選為“新冠肺炎年代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翻譯的是成福蕊,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系副教授,其以社會保險、年金為研究方向。
書的封面是灰白色底色,幾何圖形,簡潔大方,似乎暗示了無數的意義,卻又什么也沒說。給人以神秘莫測的感覺。
全民基本收入是什么?它是指長期無條件的向全體國民發放一定數額的資金,它是現金轉移的一種,具有以下特點:普遍性,不論就業狀況和收入水平,每個公民都能獲得這樣的現金轉移;無條件性,對受益者如何使用這筆資金沒有限制;基本性,此筆資金可滿足受益者的“基本生活所需”,成為了一中基本生活工資;長期性,現金轉移為長期計劃,比如受益人終身受益。這個概念不是一個新生物,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就獲得了支持同時也引起了大量議論?!懊窕臼杖搿边@個詞語,你可以設想:如果你每月可以固定獲得一筆由政府發放給的金錢,不會因為你不去工作或工資變高而取消,也不會因為你是單身還是已經結婚而取消,同樣的不會因為你是女人或者你是男人而有所不同。。。。。未來是不是充滿希望!
《全民基本收入》是“基本收入理論之父”帕里斯和范德波特寫給大眾的基本收入讀物。隨著傳統福利國家在重壓之下舉步維艱,“全民基本收入”已經成為一項當今世界爭論較多的社會政策議題,這本書不只講明了“基本收入”是什么,還對歷史上存在過的救濟和福利政策源流的簡介,可以讓讀者在腦中產生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維導圖;還有對各方擔憂的全面回應,兼顧政治、經濟、倫理、哲學多領域,絕對是一場不可多得的跨學科全范圍大討論。
基本收入作為一種未來經濟方案,對現代經濟和社會產生根本性影響。即使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也仍未擺脫匱乏和不自由的困擾。不僅關心這些問題的人,應該閱讀此書,我們都應該讀一讀,來一起學習一下解決之道及其理由,來一同領略這本精彩絕倫的好書!
《全民基本收入》讀后感(二):為什么你的幸福感越來越低
中國有句老話:不患寡而患不均。雖然我們身處的時代早已物質豐裕,至少在脫貧致富的中國,但我們依然沒有覺察自己比過去、比伙伴們更幸福、更快樂。有人說這是因為欲望是無法通過簡單的吃飽穿暖得以解決,需要精神層次的提升與凈化。一度以為,這是雞肋式的答案,并不能讓我們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滿格!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話糙理不糙!有了錢,不僅能解決起碼的生理需要,而且讓心理動機得到激發,后者某種程度推動社會的發展穩定。基本收入概念的提出,與絕大多數社會學理論一樣,看上去很美,聽起來很響,做起來很難。 所謂基本收入是指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擁有領取一筆固定金額的收入的權利。即使不考慮道德評價,它也無法回答分配資源從哪里來,在時空分布的合理性與持續性。
全民是從覆蓋面角度去判定,無關年齡,無關性別,無關胖瘦,無關身份。正因為如此,全民在社會真實的映射中是空洞且虛偽,不排除極端可能性,就只能讓收入分配的靴子懸在空中。待靴子落地的那一刻,就是故事終結的時分。 “全民”所代表的意義是,基本收入將對經常性居住在特定區域、省或國家的每一個人發放。嚴格來說,基本收入不會是某些人所指的一種“公民收入”,因為未居住在境內的公民沒有資格領取。關于資格設定屬于政治事務,應該以民主手段來決定,不是道德與文化所能體現的。
存在即合理。不是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負面價值,我們就要當縮頭烏龜。真的猛士,首先是神智清醒的正常人。只有正視危產階級愈來愈龐大的趨勢,才能置于死地而后生。 所謂危產階級是指面臨不穩定且缺乏保障的勞動條件、缺乏職業認同、實質薪酬降低且起伏不定、失去津貼,與長期受慢性債務所苦的人。你一直以為的歲月靜好,還有詩與遠方,都是假相。據估計,危產階級的人數高達數百萬。當你不是其中一分子時,談什么感同身受,發表任何憐憫的言論只會自欺欺人。 無論是基于理想還是歷史,創造“全民基本收入”的研究者,并不可恥,反而可敬。他們絕對不是站著說話不怕腰痛,以收入微弱者為打趣對象,在內心深處懷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真情實感,進而思考與嘗試。作為吃瓜群眾,我們有什么理由與資本去質疑、去駁斥?
《全民基本收入》讀后感(三):全民基本收入——一種新型的社會福利構想
如果你很關心社會福利待遇,如果你很像看到前言的社會科學類理論,請選擇這本書。
這是一本前沿學術類論文,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本書介紹了一種新的社會福利概念:全民基本收入。全民基本收入是什么意思呀?就如字面意思一樣,就是無論你現在是什么狀態,有工作、沒有工作、學生、老人、富人、乞討者、未婚、已婚,只要你是一個國家的公民,這個國家就應該給你一份基本的收入,而且理論設想的是每月都給,無條件的給。完全顛覆了你對現行社會救助體系的認知,不用再進行家庭經濟狀況的核查或者有戶籍的限制了。試想一下,你啥也不用干,一個月就有1200入手,你要是有工作,一個月多1200的進項,還是很美好的哈!書中通過各種測算和推演,告訴你這種美好各國應該趕快實行、且能行的通。
書中涉及了八個章節,分別是通往自由的工具,基本收入及其替代方案,史前史:公共救助和社會保險,歷史:從烏托邦之夢到世界性運動,道德上正當?免費搭車與公平份額,經濟上可持續?融資、實驗和轉型,政治上可實現?公眾意見、政黨和后面,全球化時代可行?多層次基本收入。從章節的題目大家就可以看出,本書回應了外界對這個理論模型最激烈且尖銳的幾個問題,從問題導向出發解答這個設想的可實施性。但是,這個理論是否在中國可行還是值得探討和更多社會科學類工作者去研究的。
第一點不可忽視的,就是書的作者是個外國人,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歐美的,他一切的一切是追求自由,正如他書的副標題一樣,實現自由社會與健全經濟的方案,歐美價值體系是個人主義的價值體系,而中國社會的價值體系是集體主義的,雖然現在隨著網絡和00后的崛起這種集體主義價值觀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在大災大難面前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還是能凸顯出來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價值觀上的水土不服,很可能導致這個理論無法在中國實行。第二點不可繞開的實際就是,中國的人口基數是龐大的,如此之大的人口基數下,書中針對于歐美國家的測算在中國就不可行了,雖然試行全民基本收入的成本一定大于各國現行的社會救助支出,但是放在中國這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下難度會更大。第三點不可解決支出型貧困的問題,現行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的最大挑戰就是,對支出型困難難以認定和很有效的進行救助,但是支出型的貧困才是對人類幸福感造成最嚴重打擊的那種貧困,因為流浪漢或者已有的長期接受低保的家庭實際的生活狀態是他們在自己認知中所選擇的生活方式,但是支出型的并不是他們還有向好的巨大需求。這是我對于本書中理論的一些思考與探討。
始于問而終于明
《全民基本收入》讀后感(四):《全民基本收入》:當給每個人無條件發錢成為國家政策,會怎么樣呢?
我們這一代,從小學教育就開始告訴我們,我們社會的未來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人類社會生產水平極大富裕,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但我們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還需要“按勞分配”。對于現實社會中的每個人來說,我們還是需要辛勤工作,需要努力賺錢,甚至需要從事自己不喜歡工作。那么在現有的社會狀態下,有沒有一種好的社會制度可以把我們從這種困境中解放出來,實現真正的自由呢? 政治經濟學家現在就提出了這樣一種理論,而這個可以把我們帶向自由之路的全新理念就是這本書作者比利時教授菲利普·范·帕里斯和雅尼克·范德波特所論述的《全民基本收入》。這種理論結構非常簡單——向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定期支付現金收入,無論他或她是否擁有其他收入來源,也不附帶任何審查條件。簡單概括就是無條件的給社會成員發錢,滿足民眾的基本生活水平。
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極為激進的理論。雖然近幾年,也出現過給廣大民眾普發現金的行為,但都是短期行為,都是有條件的。而全民基本收入,卻是要求定期、定時,而且無任何附加條件。在這本書的介紹之中,作者給出建議是按照國民人均收入25%來發放,這是能夠達到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即使不憑借其他收入,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基本生活。 這個理論真的能夠實行嗎?它的理論依據是什么?他不會對于我們的社會產生其他負面的影響嗎?當然這個理論反對的聲音和支持的聲音一樣高漲。我們現在就通過閱讀這本書來跟隨作者的步伐,真正走入《全民基本收入》整個理論認識之中去,去了解這一大膽的暢想。 在我們政治經濟生活之中,不斷有著大量開創性的思想指導著人類前進的方向,也許在某個時間點上,這些理論看似非常離譜,但也許它們真正在某個國家實行,真的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了呢。就比如馬克思主義在資本主義社會,就不會被認為是可以在現實社會中實現的,但現在不也有了中國這樣成功的踐行者嘛。而關于《全民基本收入》所提出的觀點,也許我們現在感覺還是太過激進,太過不現實,但未來如果真的在哪個經濟體中踐行這種理論的話,誰知道就不能成功呢?!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么說全民基本收入是通向真正的自由之路。對于我們絕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我們生活的基本需求依然是重中之重,而為了滿足這一基本需求,很多人必須選擇 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僅僅是為了賺取那部分現金收入。但在未來,隨著自動化的普及,大量的工作又會被自動化所替代,人類只能從事大量無意義的工作以換取微薄的收入。對于個人來說,無意義的工作都是一種身心的摧殘,而僅僅為了工資去工作更是雪上加霜。但如果有了全民基本收入呢,這些工作再也不是人類必須從事的,大量的人會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去選擇那些自己喜歡但并不一定能夠提供高工資的工作。人類將真正的從工作陷阱之中脫離出來,真正實現工作的自由。而這份工作的收入或多或少,都是對于自己基本收入的補充。有了全民基本收入,我們就可以自由的選擇事業的方向,尋找自己更適合的工作,讓工作成為一種自愿的、實現自我價值的行為。
全民基本收入也可以替代現在的大量福利政策,成為未來社會的一種穩定性因素。隨著科技的發展,必然有非常的多的人面臨失業的風險,而失業 就是一種不穩定因素?,F在很多國家都有著相應的政策,但這些政策都有選擇性的附加條件,這本身就是歧視的一種,就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但全民基本收入就完全不一樣,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它實現了全面平等的觀念,是一種真正的和諧因素。 全民基本收入反對最大的聲音來自于,這樣的政策會讓很多人選擇不去工作,成為一種培養懶人的政策。但和現在很多高福利國家的政策相比較,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反而可以讓更多的人去工作。畢竟人類本身只有在工作中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而現有的福利政策都有著苛刻的門檻,會讓很多人寧愿選擇不去工作,因為只要工作就會失去福利收入,但工作收入有可能還不如福利收入,那為什么要工作呢?但在全民基本收入下,情況就完全不同,它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無論你有工作、沒有工作,他都存在,就是那些收入非常微薄的工作,也是可以選擇的。 無論從社會安定的因素,還是從被工作中解放出來的考慮,甚至包括克服高福利政策的弊端,全民基本收入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項。當然這項政策還處于理論階段,沒有哪個國家去真正的實施,但已經有大量的學者、專家在呼吁,甚至2020年美國選舉人楊安澤都以這項政策作為競選核心。相信這項政策在未來會更加完善,也許在某個時間點它就會真正的走入我們中間,成為可以落地的現實政策呢,我們期待著 ……